如蜂蜜般丝滑的FLOW状态,在日常生活里、在烦闹的工作间、在午后的散步里、在竞技的赛场上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带来的静心、专心后的效果还是一种思维顺畅活奔逸?
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也就是本书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开上之作《心流》从心理、仪式、构成元素、感官、思维、工作、人知、挫折、生命意义的角度,为我们全方位的解释了一个主张:心流不是鸡汤,而是让你保持专注高效、幸福感翻倍的科学。
这本在28年里畅销全球被译成30余种文字的开创性心理理论,开篇把探索的调性定在了幸福上。正如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世间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位人生最高目标。
那幸福与心流的关联在哪里?作者用了25年的研究才发现,幸福并非瞬发生,而需要靠个人的修持,需要事先充分准备、可以培养与维护。只有能掌控心灵的人,方可接近幸福。
幸福不是找到和追求到的,它来自“最优体验”,用余惠德德话说最优体验是人穿梭于具体的世界与遥远的心智国度间的过程。它也需要我们对意识加以控制,并通过体验改善品质。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诸多历史、科学、超极限的信息案例,比如:按照大脑一秒种能处理的资讯单位是126比特,一天中清醒时间位16小时计算70年的寿命,我们一生能处理1850亿比特的资讯。而一句“用一生的光阴,体验百万种人生甚或无限多种人生,又有何不可?”的大号脑洞天问。
在作者写作手法并不是抽丝剥茧,而是一开始就给完定义,让后在各个方面加强验证。所以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妨在各个章节里挑选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最需要参考作者调查内容的部分,也可以直接就地复盘,你的心流时刻在哪些时刻、哪些事件,哪些种感受下经历过?它是否正在服务于你的幸福。
书籍中,有两部分让我总是抽离起来。也许是积极心理学背景的缘故,书中有多处给予了很多在类似于“精神熵”“内在失序”情况心爱的因对方法,让后用找到反面的方法链接了最有体验,是比较跳脱和意外的部分。而在后期的部分哲学、人际乐趣篇总有努力找心流线索的吃力,貌似夹杂了几页其他学科笔记的错觉。
书中的心流体验图、心流蓝图都在实操界面完成了指导,只是我还是仍不住担心对普通大众来说,在理解上脑回路是被拉长还是更加清晰?
《心流》,不光被科学的解答,也在人生的幸福感和心动视角给予了建议,并用大量的案例让我们知道最佳体验是当下的感受加上诗与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