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播播斯基
对一位播音前辈的感悟的感悟

对一位播音前辈的感悟的感悟

作者: 朗读者晟焕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17:30 被阅读138次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老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配音,今天发了一条微博,是他接受采访时生发出的一些关于语言创作表演的感悟。

语言创作、表演要靠实践来检验、提高,而实践则要花时间。我和广大配音爱好者一样,对像李立宏老师这样的大师心怀崇敬,我明白,他的感悟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中摸索出来的,对我这样后辈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我想在今天的文章中按照李立宏老师博文的顺序,写一写我自己浅显的理解。加粗字体是李老师的微博内容,下面是我的个人体会。



一、不得不承认,我现在的声音确实没有年轻时候那么「善变」了,但好处就是会让我更专注于角色的性格及特点上,各有利弊。

声音变化,还是属于外在吧。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这种内在的东西,是现在大家都越来越重视的。就像电影、电视里,坏人角色都是样子猥琐,说话声音低沉、凶狠。现在呢,演反派的演员都越来越帅,声音好听,满足众多「颜控」、「声控」。不知道的一看,都喜欢反派去了。同时,反派的内心世界,就需要演员更深的挖掘和摸索,呈现出来。

二、早些时候配译制片,觉得外国人说话就是那个样子,习惯性给角色带上所谓「译制片味儿」。有段时间圈里都不喜找译制片配音员,大抵是因为怕角色张嘴就是「哦,我说老伙计,你这白菜多少钱一斤呢?嗯?」哈哈。再后来,就不太会纠结于这是外国片还是国产片,这是哪位伯爵还是哪位大爷在讲话了,更多关注的就是角色间的区别了。

和上条类似,还是要先把角色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一个让观众感觉是身边的人的人,符合我们生活中的某些规则。

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你说声音语言艺术(配音解说朗诵等等)没有技巧,只要走心就好的老师,一定是对自己比较自信的老师,因为真达到这一步想必是经历了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如果一上来就跟学生们说技巧性的东西,会怕他们被局限在这个框框里,成为发声的机器。但若只是走心,久而久之,语言表现的能力也可能会钝化,我们会被自己的主观所蒙蔽。

所以,技巧之于语言来说,只有长时间的历练和实践,它才会成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长在身体里」的一种能力,当你需要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流露」出来。

有没有发现,有些行业的人,业务水平达到一定娴熟的程度后,会感觉好像「他天生就会做这件事一样」?武侠小说里也有「无招胜有招」的说法。有一阵子,我周围的同学都以「播音时和平时说话的声音一样」来作为评判一个播音员的好坏的标准。

我认为,技巧一定要学。一开始不理解,可以先记下来。将来有一天在实践当中可能会顿悟:「原来老师说的是这个意思!」 古时候,小孩上私塾,不也是背古诗古文吗? 孩子那么小,先生解释了文意恐怕孩子也不明白。可是,孩子背会了,随着他慢慢长大,有一天他遇到一个事儿,或是看到一篇文章,可能就触动了记忆中、当年背过的某句诗,让他一下子明白了先生当年的解释。

关于「走心」,我个人是比较看重的。但我认为应该先学技巧,然后再「走心」。我同意李老师说的,单是走心,语言表现能力会钝化。

四、对我的创作和表达有影响力的人有很多,比如李宗盛。偶然听到他的《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

他对创作和作品,不愧为独具匠心。

他的歌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表达味道,每次听都是新鲜的。这也让我对声音语言创作有了新的认识,以致我在一些现场演诵和表达的时候会根据主题、意境、场合等等的不同,以期也对同一个作品诠释出不同的味道。

李宗盛我也爱听。不同场合、演绎作品不同的味道,我还没机会碰到过。

五、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工具的人要对声音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这也是个积累的过程,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关注那些有「灵性」的声音,所谓有灵性的声音,就是你有感觉的声音。

陆建艺老师学乌鸦叫特别像,当他学乌鸦叫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满天都是乌鸦。我想他一定是仔细观察和研究过乌鸦的叫声的。

我个人的小建议:多观察身边的亲人、朋友的说话方式,声音大小、口头禅、说话时的手势、面部表情。当你播小说,碰到人物众多的情况,那么平时的那些观察结果就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让你演绎的人物各有特色,不重样儿,还让听众感觉生活化,「嗯,听着是这么回事儿...」

六、有时候我们可能忽视了或者缺少调动受众感知的步骤。《舌尖》为什么火?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成果展现。从视觉、听觉各方面,刺激屏幕前观众的嗅觉、感觉,这种「积极」的反映使得情绪变成情感。但在调动别人之前,自己得先得到这种感知觉。

想象力。我猜,李立宏老师配《舌尖》前,顶多是能看到样片,至于那片子里的美味,肯定是来不及去一一品尝后再回来配音的。怎么办?只能靠想像。

我记得,《天天向上》节目曾邀请李立宏老师做过一期。李老师说,他配《舌尖》的时候,是想像在那些美食旁站在一个小人儿 —— 一个小胖子,馋的哈喇子都快掉下来了,不停地说着「真好吃啊,真好吃啊...」

可能有些美食你从没吃过,甚至是第一次听说。但可以借鉴自己以前的相似体验,来辅助你想像。我个人觉得,除了这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 配音员要「深深喜欢」这些美食,打心眼儿里认为这些美食「特别特别好吃」。

七、专注和转移是辩证的关系。让喉头不紧张、或让自己不紧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转移注意力。专注很必要,转移也很必要。当你不再纠结于怎样发声、怎样吐字......你说话就是自然的。

小心邯郸学步。

和上一条类似,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想像自己品尝那些美食」上,闻起来是什么味儿,用筷子夹起来手上是什么感觉,吃到嘴里口感是怎样的。

如果是配「对话」,那么应该注意双发「话里有话」。现在的小说、电影对白,多是有「潜台词」的 —— 话里说的是A,其实意思是B。把说话人的情绪,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搞清楚,然后再把自己代入到说话人的身份中去。光是注意这些,就够忙了,也就没时间注意怎么发声、找声音位置了。

八、我不是一个善于跟人交流的人,但我是一个乐意听人说话的人。

从您的面相上看,您是一位特和蔼亲切的长者。

九、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上,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得到了很多有意或无意的帮助,一切都很顺利。(为什么你就是那个幸运儿呢?)我想,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喜欢、真正的喜欢、心甘情愿做这件事情吧。

做得好,有会有兴趣;有了兴趣,反过来又会促使你更加专注,把事情做得更好。

还有,认真对待要做的事情。让别人感受到你敬业、严谨的态度。

相关文章

  • 对一位播音前辈的感悟的感悟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老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配音,今天发了一条微博,是他接受采访时生发出的一些关于语...

  • 《回首》诗歌赏析

    今天读了本地一位老前辈以前写的诗—《回首》。前辈叫我谈一下对这首诗的看法,于是,仔细拜读后,写下了如下感悟。 总体...

  • 难以想象的从容

    今天跟一位前辈聊天,l让我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这个前辈的年龄比我大很多,所以说我们俩看待问题的角度立场等等都完全...

  • 创业之始感悟

    今天聆听一位闯荡商界多年的前辈他的闯荡世界的经验和总结,以及机会的发现和人生感悟,感触颇多。 1: 之前对于自己的...

  • 【感悟】对诗的感悟

    【写作成长计划】05 对诗的感悟 作者创作诗的时候,有时灵感只来源于一个念头, 有时来源于一点激情,有时真的就是昙...

  • 抗抑郁日记05

    今天和一位前辈聊天,和他聊天的时候,得到了很多新的感悟,他即将走向新的岗位,把这些经验给了我。 一个是工作...

  • 行动,出走和革命猫叔小灶0406晨读

    行动、出走、和革命 今天的晨读晚了,但感悟却比较深刻。 我的晨读感悟如果有前辈同学注意看的话,会知道我最近正在重...

  • 运动

    上一次参加一次学习活动,有一位专家讲了运动与健康的问题,听来有很多的感悟,其中一个感悟就是运动。 这位专家是一位对...

  • 一位父亲对人生的感悟

    我是做父亲的,经过惨痛失败得来的体验,可以为儿女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

  • 从某一个角度看,写作是写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

    从某一个角度看,写作是写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 有一位文友(真诚云朵T)说:“不是,写作是作者对人生和社会感悟的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一位播音前辈的感悟的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pr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