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导读一百零五|学会提问

导读一百零五|学会提问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7-03 12:46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实际上在前段时间就有一位群友强烈推荐我去读一读,但是当时我却非常的不想去读这本书,并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不好,而是当时在那种交流的环境之下,我个人会觉得那种傲慢或者说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我心里很不爽,那我心里不爽,我自然就不会在那个时刻,当即就认同对方的观点。

    而且我在这个群友推荐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大概了解过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介绍以及就是也简单听过一些人对这本书的这种解读,但是没怎么仔细的去了解和研究。我的个性就是这个样子,如果大家在一种比较融洽的交流环境氛围里面,大家平等的互相的这种提出相关的这种建议和参考,尊重彼此的这种观点意愿以及心理感受,那么我是非常乐于接受的,可如果是前面讲的那种情况,那么我会丝毫不客气地回怼,当然也不会一直纠缠,因为我没那么多时间功夫发费在这个事情上面。

    实际上在我后来反思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会发现就是在与人交流当中,这种双重标准的现象比比皆是,就拿我自己接受过的这个例子来说的话,很多人读了这本书《学会提问》,然后学会了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或者说一些方法,然后呢,他不用来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分析,反倒特别喜欢把这种标准施加在其他的人身上,而且这种标准施加是有目的性的。

    这种目的性,就是在于假设我自己跟其他人去交流观点或者说辩论观点的时候,如果对方不符合我自己的目的,我的观点,那么我就把这一套批判性思维标准施加在对方身上,即便对方很客观,很冷静,很理性,很有逻辑的,去分析讨论问题,也要把这套标准施加在对方身上,认为你这个是所谓的弱批判性思维,或者说什么其他的。

    那么自己在这个提问的过程当中,自己在表达观点的过程,当中自己在阐述观点过程当中,有没有违反自己学习到的这个批判性思维呢,那这个就完全罔顾这些规则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这样的人去读书,尤其是学一些什么规则,什么样的观点方法,最后反倒加深了自己固有的这种偏见,或者说就使得自己固有的认知观念越来越绝对化,越来越极端化。这个作为一个去阅读的人,是需要时常警惕和反思的一个事情。

    那么关于这本书,我个人认为书中的很多观点可以首先用作对自我思维的评估反思,其次再是对别人的这个思维进行评估和反思,如果说对自己的思维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这种批判性的评估和反思,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前面的那种现象,就是双重标准。这是我个人觉得,在读这本书或者说读完这本书之后需要首先考虑的一个点。

    那么关于这本书的导读,我个人还是用前面的那种方式,就是把书中的一些思想要点给它总结出来,而且就是我会觉得像这种书籍,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给抽取出来,但是我个人会根据我目前已经学会的或者掌握的知识背景去抽取这些关键概念,也就意味着可能有很多东西我会觉得没有必要去提取了,并不是它不重要,而是我觉得我已经具足了这些东西,就不需要去过多的再去重复的阐述,至于咱们知识背景不同的,可以自行阅读的时候,去仔细的去学学和琢磨琢磨。

    那么这本书的第一个思想要点,就是强势批判性思维和弱势批判性思维。所谓强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的言论都进行质疑评估考察。所谓弱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前面讲的这个双重标准,用批判性思维把不符合自己观念的,不符合自己结论的,不符合自己观点的这些观念,结论,观点,全都屏蔽在外。这二者的区分,就是所谓开放式和不开放式开放式的,就是大家可以共同的参与进来平等的交流讨论辩论,那么这个不开放式的就是拒绝讨论,拒绝质疑,拒绝辩论。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就是我前面遇到的这种情况,有的人他跟你胡搅蛮缠,或者说绝对真理在握或者说这个极为高调的傲慢姿态,那么在这个时候,只要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这个观点,信念,结论,论证过程进行了一番理性评估,考究与分析没什么问题,那么就不必去理会这种人了。

    第二个思想观点,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些思维谬误,书里面提到了很多什么晕轮效应,什么近因效应等等,这些都可以自己去了解,我在这里就不过多的阐述了,我只简单的提一个,就是这个批判性思维的最大障碍就是一厢情愿,所谓的一厢情愿,就是当我们脑海当中的信念与我们所面对的事实证据,如果发生冲突,我们不会去修改自己脑海当中的信念,反而会去有意识的或者想各种办法去把事实证据歪曲成符合自己脑海中的信念的样子。

    再有,就是这本书里面举了很多这种思维谬误,所以说,有些时候,不要对自己的这个思维观念保持着那种很绝对,很肯定性的,以及种很确定性的断言,因为它有可能是你自己的思维谬误,我们需要自己认真的去评估,反思,推理和检验。

    第3个思想要点,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所谓描述性的问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描述这个事物是什么?比如粉笔是什么?而所谓的这个规定性的问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价值判断,比方说你应不应该在公交车上让座?又比如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这是一个善的行为,还是一个恶的行为?

    第4个思想要点,就是一个人提出问题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当中它的依据是什么?它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很多时候,要对对方的这个依据,对对方的这个理由,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考究。比方说中国人现在阅读真是太糟糕了,这个每个人都只读了4本书。那么他说这句话的数据的依据从何而来,比方说有可能是这个国家权威部门的一个全国阅读的这个数量调查报告,也有可能就是他看到周边的人这个读书情况,得出的这样的一个结论。

    第5个思想要点,就是一个人在表述自己某个结论,或者说要试图说服你相信他什么的时候,他这个表述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提到一些关键的概念,一些关键的词语,那么这些词语,如果他是有歧义的,如果他是附加感情色彩的,如果他是含糊不清地,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这个相关的这个词语进行这个准确的定义,比方说你可以查百度百科或者说查维基百科等等,对于这个概念,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义,才好理解他这段话所得出的这个结论的这种可靠性。

    比方说,我前面就跟很多人就是交流过这个问题,就是很多人会讲这个学生进入到社会当中,就会知道社会的人心险恶了,那么这个社会,如果你抽象的来定义的话,他到底指的是什么?因为它广义上可以指的是人和环境关系的总和,如果是你具体的举例子,那你具体指的是什么?那么他也有可能指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场所?那么就需要对这个这个词儿进行一个非常准确的理解,不然的话就非常模糊。

    第6个思想要点,就一个人在说出自己结论的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他脑海当中有一些隐含的前提假设,这些前提假设,他认为就是不需要去质疑的事实就是如此的,那这个就叫做所谓的隐含的前提假设,或者说这个书里面所谓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比方说,我认为这个小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把这个好吃的东西都给拿走了,我觉得是很合理的。那么这可能表明我脑海当中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就是人性都是自私的,都是追求自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那么如果说我认为他这个不应该这样做,要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那么这个可能表达着我脑海当中某种隐含的前提假设,就是利他。

    第7个思想要点,这是个人认为这本书当中,我们需要重点警惕的思维谬误。第1个思维谬误,人身攻击,也就是针对个人进行攻击,而不对他提出的理由或者依据进行驳斥。这个其实很常见啊,比如两个人在交流的时候,一方对另外一方说这个你就是一个愚蠢的笨蛋,怎么能举出合理的依据呢?

    第2个思维谬误,滑坡论证谬误,就是设想一项提议的提出,会引发一连串的不可控的事件,但实际上这些事件都是有相当的程序控制的,不会发生的。比方说这个,我们认为所有地球人,如果一起跳起来,那么这个地球就会毁灭。但这个所有地球人一起跳起来的这种依据不现实。

    第3个思维谬误,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错误地认为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采用。比方说这个给家里面上监控也没有用,因为只要小偷要偷你家里的东西,他可能把你的这个监控给砸了。但是如果按这样去想的话,那咱们就锁也不用了,门也不用了,墙也不用了,实际上我们设立各种这种防护措施和解决方案,只是说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去降低这种事情的发生的概率。

    第4个思维谬误,诉诸公众谬误。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试图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的以为大部分人喜欢的事就是可取的。比方说你周边的人,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吸烟,是你正常这个社交场合的必备产品,所以你不得不吸烟。

    第5个思维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比方说那天看到的一个视频,讲这个,一个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教授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很奇葩的这种建议,但是呢,这个有人就查他的这个相关学术论文,就发现他的研究论文压根儿跟人口学问题没有半毛钱关系。

    第6个思维谬误,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情感有:恐惧、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比方说,那天看到的一个视频,有个人说这个自己拜师,拜了各个宗教的老师,然后他说就是别人问他信仰什么?他说,他什么都不信,只信这个中国梦。

    第7个思维谬误,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因此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比方说,老梁说这个警惕微商变传销,有的人呢,就歪曲他的观点,说这个老梁认为微商就是传销,紧接着下面一堆做微商的人就去攻击他的这个观点。

    第8个思维谬误,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方案。比方说,我们看见某个人在地铁上玩手机,那么我们就认为,他不是在看小说,就是在打游戏。

    第9个思维谬误,乱扣帽子谬误:错误的以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你就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 比方说,我们看到某个男的打了女的一巴掌,然后你就觉得这个人就是个渣男。

    第10个思维谬误,计划谬误:人们或者机构倾向于低估他们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尽管有无数过去的经验显示他们曾一直低估完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比方说有的人认为这个50天就能完全掌握3万个单词,但实际上他这个原来在学习这个单词的时候,每天掌握10个已经是最吃力了。

    第11个思维谬误,光环效应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品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查其理由。 比方说这个人原来获得这个大爱慈善奖,所以他提出来,我们应该去做某些事情,就完全是有道理的。

    第十二个思维谬误,转移话题谬误: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此来帮助赢得这次论证。这个例子中的谬误顺序如下:①甲主题正被讨论;②将乙主题介绍进来,它长得好像和甲主题有关,而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干;③甲主题被置之不理。

    第13个思维谬误,循环论证谬误:指在论证过程中已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比方说这个世界上有鬼,因为我自己看到了鬼,因为我自己看到了鬼,所以这个世界上有鬼。

    第8个思想要点,证据的效力。就是当我们考究某个结论是否具有可信度的时候,那么对于他所引用的那些论据,就需要进行一番系统的考察了,比方说他是用自己个人的经验,还是用某某专家的看法,还是用某某报告的权威见解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见得就是完全正确,因此我们就是需要对信息的这个来源以及这个多方面的信息渠道得进行综合的评判。

    但是像这些权威的这个报告团体或者说专家团体,或者说科学界的一些共识达成的一些权威平台,他们所得出的这种思想结论相对而言要更严谨一些,虽然不能够绝对正确,但是至少比我们所谓个体的经验也好,或者说什么典型的案例也好,要相对靠谱一些,换而言之,就是他证据的效力更充分一些,所以,你看很多人就是这个写书的时候要引用学术论文,而且这种学术论文也是比较专业平台比较权威的专家教授的这种论文,其实这就是在提升自己说明这个结论的那个证据的效力。

    第九个思想要点,科学研究的可验证性,可控制性和精确性。就是我们看那些比较专业科学方法得出来的这种结论,那么他这个实验过程,他这个调查结果,其他的人,你都是可以去重复验证的,这个所谓的可控制性就是说在这种条件之下能够减少其他变量对这个事情的干扰,也能够去很好的去分析哪一种变量影响最为相关,而这种精确性,就在于他们最后得出的这种结论或者说观点,在语言表达上非常的具体可量化。

    第十个思想要点,就是当我们在用类比推理的时候,也要注意我们这个证明自己推理这个结论的那种依据的效力。比方说我们认为这个带孩子跟养狗差不多,那么他们确实有类似之处,但是他们也有不同之处,比方说这个孩子的这个不同认知阶段的这个心智发育等等,这些是我们需要去注意的。

    第十一个思想要点,发掘替代原因,去判断这个证据的效力。比方说这个男女之间谈恋爱的时候,女生发了一条信息,但是这个男生,这一天还没有回,那么这个女生就觉得,这个男生是不爱自己了,那么当这么去想的时候,有些时候还是得去想想,就是有没有替代原因,就是他是不是这一天没带手机,或者说就是手机太忙了,就是把手机放在了另一边没看,等等。把这些很多替代原因找出来之后再去相关的检验,看符不符合相关的事实和证据。

    第十二个思想要点,还是思维谬误。第1个思维谬误,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比方说一颗种子要发芽,它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等相关因素,你只有其中的一个因素,这个种子是不会发芽的。

    第2个思维谬误,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比方说是高自尊水平带来了这个学生的高成绩呢,还是高成绩带来了高自尊水平呢?

    第三个思维谬误,忽略常见原因谬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比方说这个私立学校学生成绩比公立学校的学生成绩高,那么这就意味着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比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好。但这个里面可能忽略的第3个因素就是家庭背景。

    第4个思维谬误,事后归因谬误: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引发,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发生。比方说我今天早上捡到了10块钱,上午这个考试的时候考了100分,然后足以证明自己今天运气很好,然后就去买个彩票中大奖。

    第13个思想要点,就是这个统计数据的问题,面对统计数据,我们得看这个统计数据的报告部门,是不是专业权威的,我们看这个数据里面是不是省略了其他的信息,如果我们自己根据这个数据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等等。就是对于一份统计数据报告,我们应该对其中很多的信息问题进行评估考究与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结论。

    第14个思想要点,二分法的思维弊端。就是很多人就是用好坏呀,是否这种简单的下定论。但实际上这个结论它是有这种条件限制的,在什么时候成立,在什么地方成立,为什么能够成立等等,应该是一个多角度的,应该考虑很多条件要素的这样的一个规定性的结论。

    第15个思想要点,就是翻译这本书的作者自己总结的收获,当别人给她抛一个观点的时候,她首先有三个追问,第1个追问,就是他在说什么?第2个追问就是它的依据是什么?第3个追问就是它的依据,有没有道理?并且对他整个的这个论证过程,要进行很微观的分析,要分析对方的隐含假设前提条件,要分析对方对关键词的定义,要分析对方提供那些依依据的效力,还要分析他论证的方式等等。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这本书的作者从我们提出观点,证明观点以及得出结论,整个一系列的思考过程都给到了非常具体而微的策略方法去进行评估考究,但是我并没有把它一一的列举出来,我只是说从我个人的这个角度,把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很重要的那些思维谬误以及独到的观点给提炼出来。

    也许这些思维谬误和读独到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认真的审视自己这个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结论,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可能会犯的毛病,同时也可以去评估对方跟自己交流过程当中可能会犯的毛病,希望我们都能够透过这本书籍中提出的观点策略方法,慢慢的练习,从而成为一个具有理性思辨精神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一百零五|学会提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ts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