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课堂,实实在在讲课,清清澈澈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梳理李正涛老师理想课堂的标杆之一是:清,它主要表现为整体意义上的教学思路清晰。
一颗清澈的心只为清澈的人。了解学生,学情清晰是一堂好课开始的起点。
学情清晰,以“把抽象的学生、模糊的学生和准确的学生”为目标,通过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三大路径来实现。
教学前,把握进入课堂之前的学生“已经有什么、缺什么、困难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设想。会的不讲,缺的加强,提升为要,注意分层。
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变成进一步了解学情、读懂学生的过程。课堂从预设开始,到学生有所收获而结束。要及时根据学情而调整,抓住生成的点,让课堂开出灿烂的花或者结出质疑的果。
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照课前对学情的了解,哪些解读透彻了,哪些学生依然模糊,通过上完本节课,哪些内容因此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入了,哪些学生有收获,哪些地方需改进,这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点。
一双清澈的眼眸只为这健康的三观,让价值清晰,让学生成长,是我们永不改变的坚持。
对所教学科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有整体把握和深入挖掘,这样的价值观如何融到课堂中,在什么方面、以何种方式促进学生何种生命成长,能够做到“了然于心”。有时是文意生成,有时在思维碰撞处迸发,有时在那朗诵中得到洗涤。
目标清晰。
目标要单刀直入、孤军深入和精准打击
直入点,深入点,打击点与学生学习的四个点有关:起点,难点,障碍点与提升点。
内容清晰。
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我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
学生为什么要学?
什么已经不需要学了?
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但是每一节课不是没有取舍的面面俱到,课堂上面面俱到,也许是重点不突出的另一种说法,所以我喜欢每一节课有一个侧重点,一个单元形成一个知识网,最后再打通且盘活。
方法清晰
课无定法,但理想的课堂也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适合学科特性,找到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学科逻辑。
其二,适合教学内容,探索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内容逻辑。
其三,适合学生基础,不同类型、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当然要有针对性、适合的方法来教授他们。
其四,适合教师个性,私人定制属于自己的方法。
指令清晰
避免给学生下达抽象、含糊的指令。
问课那得清如许,只为学生有收获,条理清晰有方向,不枝不蔓课生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