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仲景 临证传知录》

读《仲景 临证传知录》

作者: 我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21-08-20 16:34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是章回体《伤寒论》解析,是一本书架上的老书。出版发行时间大概是2006年。最近闲来无事就拿出来翻看。刚开始看了不到10页就被张仲景的身世给镇惊了,才多少明白了张仲景为什么可以成为医圣的原因。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张仲景家向是南阳豪门望族,其近祖张衡,发明地动仪,指南车,曾在京任太史令,六部尚书之一为高官,更是名闻遐迩。其伯父张伯祖,性志沉简,笃好方术,诊处精审,疗皆十全,为当时所重,系当代名医,颇有声望。如此丰厚荫脉,不仅在南阳当地,即使在全国也鲜有能及者。张氏之族,遂以仕,医传家,以“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为祖训。”

从这段可以看出张仲景从小应该是收到了很好的家庭的熏陶,出身于官宦名医世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他成年的经历就可以窥见一斑。最后还是以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最大一直流传至今。中医的经方传承的最好的当属张仲景的《伤寒论》。

开篇当我读到仲景为官当时瘟疫横行,百姓流离失所病死者十居其七,而当时为官者却视而不见。当官者不留神医药,各个趋炎附势,巴结权贵,尔虞我诈,投机专营,追逐名利。而张仲景对此深恶痛绝,遂挂官而去,返乡操医,亲手书写牌匾,专务医事,方圆州郡,数百千里,求医者如云,活人甚众。

读完此段,被张仲景的精神深深的打动。午饭时将此段念与儿子听。然后与当世的之大多数人做对比,感觉今人相差甚远。

古代医生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反观当下有学历文凭者即可。唯独缺少了道德考量和建设。行医是为治病救人而非敛财之道。如果把治病救人看成了一门赚大钱的方法可能医术就会走火入魔。

医者仁心,医者治病救人为主,赚钱为辅。

相关文章

  • 读《仲景 临证传知录》

    这本书是章回体《伤寒论》解析,是一本书架上的老书。出版发行时间大概是2006年。最近闲来无事就拿出来翻看。刚开始看...

  • 仲景临证传知录 节选:

    原文“正常情况下,心主火而居上,肾主水而居下,心阳充沛,下达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使心火不亢,从而水火既济,...

  • 金匮要略方论序

    《金匮要略方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

  • 邓铁涛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学术上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完全得益于“早临证,跟名师”。他亲见父亲运用仲景的“枳...

  • ID1858原文&译文&注释《世说新语》人物定位分布

    原文: 9桓公读《高士传》①,至於陵仲子,便掷去②,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③!”皇甫谧《高士传》曰:“陈仲子字...

  • 伤寒悬解后序 张琦

    余少读仲景书,叹其博大精简,囊括蕃变,轩岐而后,道具于此。而章次凌杂,多所难通。研索传注,考证典册,意旨各异,...

  • 汤头歌序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仲景为方书之祖,其《伤寒论》中既曰太阳证、少阳证、太阴证、...

  • 医宗金鉴之伤寒心法要诀(背诵版)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一证,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变化,可谓既详且尽矣.其治杂证也,...

  • 医宗金鉴之伤寒心法要诀(背诵版)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一证,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变化,可谓既详且尽矣.其治杂证也,...

  • 医宗金鉴之伤寒心法要诀(背诵版)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一证,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变化,可谓既详且尽矣.其治杂证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仲景 临证传知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vt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