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整天在公司上班的心情都较好。我想,是因为我很好地规划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并且尽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
在此期间,我还看了一本自己最近非常想读的一本书——《传说中的重庆》。我也借着今天没有领导和同事在一起共事的特殊情形,而能够奢侈地拥有一整天独属于自己的工作时光,所以,大感自由自在。
我发现,自己对于书中讲到的重庆先民和那些传说故事很感兴趣,且书中时时有让我感到精彩的地方,勾起我对于远古时期的重庆的偏偏遐想。
总体来看,我认为今天是度过了比较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到了下班回到公婆家里,本来很感激婆婆为了等我回家,很晚才吃饭的体贴。但随即发现另一位公婆平时关系走得较近的邻居也忽然来访了。
看来,他们是在商量着最近给小区安装电梯的事宜,并且,看得出来,他们讨论得正热火朝天的样子。
果不出所料,公婆自然而然地留下那位邻居一同吃晚饭。我便开始有点拘束起来,毕竟对面又多坐了一位认识的长者,我吃饭的时候,自然显得小心翼翼。
不知怎么的,看着公婆对这位邻居万般热情地倒酒端茶,我更加感到一种不自在。可能这多少折射出我的一些冷漠和不善言辞吧,我始终没有在吃饭时,多少说一句话,只自顾自地夹菜吃饭。场面,在我看来,有些许的尴尬。
或者,正是他们如此地健谈,而且聊的话题也与我几乎无关,我瞬间感觉自己才是那个多余的人,顿时有些许的失落感。
可能是我想太多了,他们只是在热烈地讨论最近事关重大的安装电梯的事情,可能也并没有太在意我的尴尬神情。
我吃完饭后,便赶快说了句“你们慢慢吃”,就匆匆下了饭桌,进屋去陪孩子玩了。
后面,因为孩子调皮捣蛋的缘故,他把我这个妈妈反手关在了门外,我便假装生气地干脆不理孩子。但随即,公婆就给孩子悄悄说了什么,孩子马上便又匆匆走出来,把门打开,甚至还搂着我进屋里去了。我亦感觉孩子怎么瞬间反转了?
我想,也许是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远没有公婆陪孩子的时间长,所以很多孩子的小心思和小情绪,我这个当妈的,因为工作的缘故,再加上自己本性的大大咧咧,难免会疏忽大意,不能很好地共情孩子。
眼看着我对自己教育孩子有些许挫折感的时候,忽然,公婆又对我说“你呢,教育孩子要善于开导,多点耐心,不能孩子一闹,你就马上妥协了,教育孩子要有些方法的。”可婆婆刚说完,我就明显感觉自己心底开始升起了一丝不快来。
可能,还是我太敏感了吧,对于刚才他们饭桌上的把酒言欢还历历在目,感受到某种自卑或者挫败感还在心中久久停留着,我当时心想“毕竟是不属于一种性格的人,我和公婆的开朗热情比较起来,竟然觉得自己和他们完全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人。”
而我以往积攒的一点自信,一点自认为比以前开朗大方多了的成就感,正在经历着一场内心上的“土崩瓦解”。
当我还没有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时,他们又以他们那善于言谈并善于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长者姿态,对我进行着无情地“嘲弄”。
虽然,我心里面也很能够理解他们对孩子的好,和他们对比起来,我的确对于孩子缺少耐心,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敷衍。
而他们这样说的时候,也的确是出于一番好意,他们何曾不希望看到孩子对我,乃至我们一大家人都尊重和喜爱的样子,而非是那种一哭二闹或者情绪化地要打人摔东西似的粗鲁无礼。毕竟,哪个当家长的会喜欢孩子这样呢?
我更不能怪平时爷爷奶奶把孩子将就得太好了,就把孩子所有的坏习惯都往公婆身上推,这其中,肯定也是有我自己的一些原因的。
其实,当时的我,的确有些许的生气,因为在他们看来,是我平时对孩子疏于教育和耐心引导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但,我其实在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教育孩子,也不是不想耐心引导孩子,其实我恰恰是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我知道他把我关在门外对于孩子爷爷奶奶看来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我只觉得孩子只不过在玩过家家似的游戏,等一会儿他自己想起要找妈妈的时候,自己便会乖乖地出来开门的,所以,我只是嘴上说着孩子,心里面也觉得无所谓,并不太在意的。
而公婆,可能觉得孩子这样做让我受了委屈,所以他们就帮着我教育了孩子一顿,随后,孩子就乖乖出门来了,我本对他们的这番良苦用心感到感激,但当他们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而怪我对孩子不善于引导之时,我实属无奈。
其实,最好是两边的父母都不要插手干预太多孩子的教育,否则很可能就会出现矛盾和摩擦,但不管他们怎么做,怎么与时俱进,这也都是无法避免的情形,想来,就当是一件无可厚非之事吧。我总不能天天叫嚷着孩子我自己教育,而全然不顾及两个老人的良苦用心吧。
我知道,他们只是出自本能使然,对我肯定也是没有存心作对的意思,毕竟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差异,同时,我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所受教育,和生活环境也很不一样,当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甚至代沟,我又何必往心里去呢?
公婆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是中国人情味很重的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从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慢慢走过来的,他们经历了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大跃进,集体计划经济的年代,同时,他们身上那些吃苦耐劳的品德和精神,也正是我们如今的九零后和零零后们所普遍缺乏的。我又有什么资格来反驳他们对我的一番好意提醒呢?
或许,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物质条件的优越感,也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的育儿模式和教育理念。
但,他们也是真正吃过苦,一路艰辛地走过了很多人生的大苦大难之后,将其所剩不多的人宝贵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注给了宝贝孙子,我更没有任何资格去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评判的。
只要我们大的方向和目标一致,我们一家老小不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吗?那更没有必要非要争出个你对我错来的。
以前的自己,也许对他们还存在很多误解,所以容易出现摩擦和不快,但随着我阅历的增长,慢慢地觉悟出:他们也是多么可爱可亲又善良的人啊!
可以说,我们新一代的九零后们,论勤劳勇敢比不上他们,论吃苦耐劳,他们更是对我们进行着降维打击,包括对痛苦的遭遇以及病痛的忍耐力来说,我们也差他们十万八千里。
对我们来说,父母那一代,是“强势”得可怕,又最让人觉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一代。
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为了自己过得潇洒轻松,对很多事情,便习惯了别人或者父母的付出,且觉得这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而这种对别人无私的付出,感到心安理得之处,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独生子女来说,最应该感到警醒之处。
所以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你到底何德何能?遇上这样对你默默付出的伴侣,对你比自己亲闺女,亲儿子还要好的公婆。
承蒙公婆的厚爱以及老公默默地奉献,我才能从容淡定地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为生活烦恼更不为物质发愁,只一心追求着梦想,追求着诗与远方。这是我多少世,也都无法报答的恩情啊!
还有对自己的父母,对于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以前也是不懂得珍惜,和他们说话时也常常没大没小,但他们从来不往心里去。只要我一对他们好一点点,他们就立刻又让我做回了他们的唯一宝贝女儿来。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公婆的爱,也是赤诚善良无以为报的。
尽管他们各人都有各人的缺点,但和他们的优点相比较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更何况,这才是可爱又真实的人性,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也都不是圣人,只是相亲相爱,互相理解和包容的一家人罢了。
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要再做一回家人——真心相待无私奉献的亲情,彼此双向奔赴,共同成就的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