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6.9癸卯年 四月二十二 星期五
备注:Day572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熊召政
内容:一般的人,内心往往是不坚定的,尽管社会生活一再折磨他,他仍然不能舍弃,甚至逆来顺受。
失去自我的生活是悲哀的,但仅仅知道自我的位置也是不够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人与生俱来有三大敌人:自然、他人与自我。
我认为,这三大敌人中最难战胜的便是“自我”。明代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也是同一个道理。古人说“自作孽,不可活”,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本。
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贼”,它如影随形陪侍着你,偷走你的的善良和天真,让你成为欲望的奴隶,而渐渐忘却自己存在的理由。一个人既成了迷途不返的浪子,那他就再也不可能在名利之外,找到另一种超越自我的生活空间。
世俗生活是人类的主流生活。看过木偶戏的人都知道,木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线的控制。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说到底都是一只只木偶。权力、金钱、地位、爱情等一条又一条线,牵引着这一只只木偶。他们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都由这一根根线来支配。由于人类生活的特性,导致人类产生两种智者:一种是教你如何融入世俗,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种是教你如何弃绝世俗,探寻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前者导致政治,后者导致宗教。
人类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主流生活,宗教也永远只能是政治的补充。在修复人性、抑恶扬善等问题上,宗教可以弥补政治的功能性的不足。政治救世,宗教救心,这是政治与宗教并行不悖的理由。
物质文明在于养身,精神文明在于养心。现代社会的悲剧是有时重在养身而轻于养心。长此下去,人类必然会沦为物质的奴隶,最终更新丧失生存的资格。
启示:曾仕强教授曾说过:“父母最好明白地告诉子女,人生最要紧的事情,是弄清楚今生今世自己到底要做些什么。
换句话说,先把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下来,也就是掌握未来的方向,然后才寻找如何去做的方法,再逐步加以实施。
想想自己应该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要有远大的目标。
至于金钱,事实上是够用最好,太多或太少都是烦恼多多,并不是有钱什么都好,人生的目的在于把人做好,把生活过好。
我们现在过分重视把生活过好,却又认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是把生活过好。我们不重视把人做好,却认为把事情做好才是好人。”
正如清华社科院的彭凯平所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高考的目的只是解决了一个公平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才华的问题。唯分数论让不少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其实人生才刚刚开始……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不一定比未来非清华北大的同学更高……”
其实看不见的东西永远比看得见的更能左右世界运行的规律。比如忠义、比如责任、 比如果敢坚忍、坚毅有恒心……
现代人都很忙,然后就顾不得自己的“心”,所以“心亡”就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