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故事的作者会利用场景来描绘角色、传达理解故事所需的信息,以及制造冲突。
展示冲突的场景,可以称为“大场景”,满足其他功能的可以叫“小场景”。在讨论冲突戏剧化时,只针对大场景。
一般来说,一篇小故事的大场景由四种要素构成:
1、 两股对立的力量相遇。
2、 作者对相遇双方内在冲突的深入发掘。
3、 对于相遇结果的暗示。
4、 双方相遇的结果必须是下一个场景中所发生时间的主要原因,并承担场景间的过渡的角色。
这些在初出茅庐的写作者看来都很浅显,但困扰大家的问题是,如何决定将故事的多大比重放到大场景里进行戏剧化。
多数故事里有三种情节:
1、 消灭对手的冲突。
2、 克服障碍的冲突。
3、 避免灾难的冲突。
还可以将这几种常见的冲突分解成以下形式:
男人与男人
一个人与一群人(或战争)
男人与女人
女人与女人
人与自然(或上帝)
人与灾难
人与自身
人与环境
比如:
一个永恒的三角恋故事。两个男人想要同一个女人——男人与男人的冲突。两人每次相遇时,作者都是在制造冲突。
这里我有个疑问,两个有利益冲突的人,一定要相遇吗?好吧,那就尽量让他们相遇吧,这样才好看。
一个忏悔的故事。妹妹想要抢走姐姐的丈夫——女人与女人的冲突。两姐妹每次相遇时,作者都是在制造冲突。
其实这也是三角恋的故事,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
一个通俗的年轻人故事。一对夫妻正面临离婚的危机——女人与男人的冲突。两人每次见面时,作者都是在制造冲突。
一群人正在拼命地救火,否则整座城镇就会化为灰烬——人与灾难的冲突。
再对照名著看下实际的例子。
毛姆的《上校夫人》:因为妻子的爱情诗集大受欢迎,高傲的上校佩里格林觉得自己在社会舆论面前抬不起头来——人与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的冲突。佩里格林每次与来自自己社交圈子的人或事相遇时,毛姆都是在制造冲突。
很多新手写作者常常把场景写得偏离重点,因为忽视了一个事实:大场景之所以能够立得住,是因为作者通过它们对特定情境中内在冲突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嗯。消化消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