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些角度来说,我是个懒惰与勤快对立很严重的人,比如,不愿意轻易尝试,更愿意听取别人的推荐。当某一部片子大火时,我总想把它的热度冷一冷再看。当看到《后来的我们》出来的新闻时,没想到竟然是与刷票有关。多少有些意外,意外的并非刷票本身,只是想,那个曾经自恃清高的文艺女青年,也难免落入了俗套。转念想来也正常,导演在投资方面前的话语权能有多少,而资本的收益更加决定了一部电影的走向。
看完片子,感叹周冬雨演技的愈发成熟。好的演员真的会成为全剧的焦点。喜欢她的眼神和表情,那种无力又苍白的情绪,像极了某些我们想要却无法阐述的表达。这样的演员,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老去,因为你不会在意她的容貌,更在意她能否给你的内心带来强烈的撞击。
若是十多年前看到此片,应该整个基调和感觉都会比较能触动我的内心。而今,却觉得缺少了些无力感。人至中年,对纯纯地爱、傻傻地情已经多少有些麻木,因为你已看过太多开头甜蜜后来遗憾的结局。倒不是不再相信爱情,只是那样的爱情于现在的我们而言,不再那么有力量与激情,因为生活的琐碎早已把心中很多的纯粹磨得索剩无已。别忙着鄙视我们,我们心中依然有爱,依然有对事物的投入与热情,只是,与年轻时不再一样,这就是岁月赋予我们的沉淀与给予。
几年前有幸看过一场她的演唱会,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里,有很多关于我们青春和爱的回忆。看着她,我们一起成长至今,曾经陪伴我们的那个女生,和我们一样已为人妻为人母,我们都没有拒绝成长烙下的印记,也没有拒绝生活给我们的指引,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不算完美,但也有小幸福。想起05年看过她和陈升一起上过一期《桃色蛋白质》。面对陈升,她哭得像个孩子。谁都能看得出,那眼泪代表了什么,很多情绪其实早已呼之欲出,某些话也差点就宣之于口。可是你们注意到了陈升当时的表情了吗?他完美的诠释了一个已婚男人适时的、该有的冷静。发之于情,止乎于理,他已婚的身份不可能在亿万观众的面前表露一点对于奶茶的关爱,一个“师徒”的名号为他们彼此都找到了很好的台阶。他知道自己给不了奶茶什么,他会像毛头小伙一样,为一份爱抛弃一切奋不顾身吗?他不会,成年人对感情的思考,更多时候掺杂了很多得与失的衡量。
年轻时,看过奶茶的好几本书,而今再细品,还能嗅到文字里她曾经爱的忧愁与欢乐。那是每一个不善表达,只能用文字来宣泄的女生的秘密。她有,我也有。愿每一个有爱有趣的女子,在寻爱的路上,少些崎岖,多些开心。少些细腻,多些运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