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仅仅把它理解为“ 夏洛特“ 烦恼,还直接把它判定为一部烂片,但鉴于是老姐请客,这个面子得给。看完之后,如同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样,充满了惊喜。
首先先说剧情,剧情没有太多的新奇,一个从青葱的学生时代到而立之后的中年一直都是loser的男子,在参加曾经女神婚礼中,试图打肿脸充胖子找回面子和自尊心,但告以失败,男猪脚在这种情况下穿越了,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回到了一个仍然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接下来的剧情,可以用俗套来形容,没有失忆的夏洛凭借山寨后来的朴树、周杰伦的歌曲而走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成功者。
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塑造两个情景,对比同一人物,不同的境遇。就凭借这一框架,即使剧情、叙事手法拉后腿的情况下,都能保证了这部电影的立意与逼格。何况,这部电影各方面做的都还不错。除此之外,这种人生境遇对比,很容易带动观众的感触,谁这一生还没有几个重要的人生选择时刻,尤其是那些年龄在30-45这个年龄段的受众,这就保证了这部电影的厚重感,使得这部顶着喜剧名头的电影不会显得轻薄。
陈佩斯曾经说过:一切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这部电影也不例外,电影中两种人生模式的对比其实是陷入了一种无论你怎么选择都不会满意,都会憧憬、羡慕另外一种生活的死循环。这种感觉会不自然地带动观众进入这种思考模式,然后得到面对这一人生选择死循环的无力感与伤感,这奠定了这部喜剧电影的最底层的伤感,所以挂着眼泪笑着看完这部电影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不过,电影为了获得足够的对比,在一些剧情设置上显得有些过于戏剧化,这个也说不上是太大的缺陷,但这使得这部电影漏出自己源自于话剧的身份。
再说说,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这部电影在喜剧方面做的怎么样,猪脚都是在喜剧圈混的,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感,使得只是坐在电影院,看到这几个演员就不自觉开启傻笑模式。但这显然是不够的,首先,电影人物角色特色鲜明,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明的,不论他的戏份是多少,比如那个当夏洛想回去找马冬梅,在楼底下晒太阳的老大爷。每一个角色给他的一个足够让人记住的特点就不容易做到,还要让这个特点是带着喜剧色彩的,一开始出场的秋雅的丈夫,门牙自带喜感的张扬,喜爱男扮女装的同学,傻傻的大春,就连本来天然没有喜色的好好学生,通过音乐、剧情的设定,也很好的承接住电影的从始至终笑点的脉冲。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由一群本来就自带笑点的演员用心去演的喜剧电影。
在市场迎合方面,这部电影很好的迎合了不同年龄的观众,青春、校园的演绎情景能吸引到一部分85后,向经典致敬的歌曲,面对人生选择的无力并最终得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剧情,足够吸引我们的父辈了。当然,喜剧天然的受众面就广。但是,这部电影的宣传做的真心不够,不仅仅在老家,就是在北京,也没见到多少宣传,和同期上映的喜剧片《港囧》实在不能比,希望这部电影能凭借口碑成为十一档期的黑马吧。
最后,推荐那些最近想去看电影的亲,给《夏洛》这部电影一个机会,在笑声中去思考夏洛的烦恼,去感悟着属于我们所有人的烦恼。
2015-10-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