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牛人写作A1班婚姻育儿
《小欢喜》乔英子跳海:请把做主的机会还给孩子!

《小欢喜》乔英子跳海:请把做主的机会还给孩子!

作者: 妙所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16:16 被阅读84次

我是“牛人写作班” 06号选手:妙所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有一对母女,妈妈事业顺利,孩子成绩优秀,绝对让人想不到孩子竟然会觉得抑郁要去跳海!

妈妈宋倩把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英子可以说从小就生活在妈妈的庇护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妈妈经手,听妈妈的话成为了从小到大的必备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英子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她想要独立。可来自母亲以爱之名的压力,使英子在这种爱中感受到彻彻底底的束缚,最终籍由报考大学而爆发。

这部剧之所以很火,因为很多网友都留言说这部剧戳到了我们,这是真真实实的中国家庭现状的一个缩影。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见到宋倩这样的父母,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小到兴趣爱好,生活琐事,大到选择学校和工作,完全以自己的喜好和所谓社会大趋势为标准,并要求孩子必须百分百的服从。如果孩子对父母的安排有异议,父母就会摆出“你是我的孩子,你就得听我的!”的态度来强迫孩子接受。如果孩子违背了父母的意愿,等待孩子的就是斥责,吵闹甚至强制行为。而且这些父母还振振有词:我都是为你好啊!在这些父母的意识中,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就应该听自己的话。

有许多孩子,当自己的愿望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既受不了父母的态度,又找不到解脱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人只好以离家出走,自我放弃等方式来对抗父母对自己的压力和强迫,一如剧中英子被逼跳海。

作家张建鹏曾这样说:“(父母)用孩子来显耀自己,用孩子来补偿自己的缺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每个人在人生之路上,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会留下一些遗憾。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有意无意中,就会把弥补这种遗憾的愿望放到孩子身上,试图让孩子帮我们完成梦想。表面来看,好像是父母在为孩子着想,希望孩子不再经历遗憾,可事实上,这种做法其实是父母在利用孩子弥补自己的缺憾,这种一厢情愿,不顾孩子意愿,自作主张的安排方式,不过是在弥补自己遗憾的同时,给孩子造就新的遗憾罢了。

就像《小欢喜》一剧中,乔英子想报考南京大学的天文系,宋倩大声斥责,喝问英子是不是不想和妈妈在一起了。女儿想上哪所大学,是她的人生她的选择,那是她实现人生理想中自己要走的路,可宋倩就为了自己要天天看到英子,而不愿意乔英子选择自己的方向。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女儿的前途和梦想。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是父母的附属,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也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理想和愿望的载体。他们是有着自己思想和愿望的独立个体。当父母不能把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进行尊重的时候,父母就像摆布玩偶一样,把实现自己的夙愿凌驾于孩子个人的愿望之上。这种自私的行为,不仅是对孩子自尊的严重践踏,甚至可能因此毁了孩子的整个人生。虽然有些孩子也会在父母强制下取得成功,但这种伤痛会成为孩子的心理阴影,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北大才子王猛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成绩优异,从北大毕业后进入排名前50的大学深造,却12年不回家并拉黑父母。

这样的结果难道就是父母们想要的么?父母爱孩子是天性,是本能,但本能的爱并不一定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强制和高压,使父母虽然竭尽所能,呕心沥血的付出,但更容易导致孩子与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

周国平说:“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小欢喜》中宋倩与乔英子的相处方式,可以说是给不少家长敲了警钟!看看微博网友们对这个家庭的评价,竟有很多是“宋倩这些话和我妈简直一模一样”等诸如此类的评论,看来很多人在成长的时候也多多少少受到了父母“控制”一般的教育方式。乔英子反抗妈妈,也真的不是不懂事,她只是想活出自己的样子。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请记住:

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建立自己的梦想,而非把自己的梦想转嫁给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欢喜》乔英子跳海:请把做主的机会还给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zh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