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心里学”伍尔福克读后感9

“教育心里学”伍尔福克读后感9

作者: 葛旻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21:43 被阅读0次

回顾教育心里学的发展史,在如何看待'基础学力”,如何把握“学力结构”的问题上,大体出现过三种立场。第一种立场,把学校里传授的知识技能的内容视为学力的内容。基于这种立场,如何尽可能准确地再现知识技能.成为关注的课题。因此,关注考试,并把考分等同于学力。这种立场犯下了忽略思考力和人格建构、单凭考分来判定学力的错误。尽管这种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观点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依然极其器张。第二种立场,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甚于知识技能。它不同于第一种立场,并不仅仅把知识技能之类外显的学力视为学力。不过,其缺陷是,由于过分推崇了习得并运用知识技能的态度,片面强调抽象的心智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科书和教材内容的钻研。第三种立场,并不归结为知识技能,也不轻视态度、价值观,而是力求整体地把握学力的结构。就是说,一方面,重视学科知识内容的重建;另一方面,通过习得这些内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因此,致力于探讨知识技能的习得是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探讨这些认识能力同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格的发展又是如何相关的。新课程方案所秉持的,正是这种立场。因此,新课程方案目标突出“情感态度、价值”乃是理所当然的。课程创新的根本出发点是要求得每一一位学生 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化的知识灌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心里学”伍尔福克读后感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bi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