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手机已走入我们的生活中,并且很快超越了身边许许多多物品的地位。
放假后,了解到很多孩子只要有一部手机,可在床上睡到中午12点不起床,不吃饭。另一宝妈说:“不不不,不是这样的,我家的孩子可以一直睡到下午四五点,如果不是我软磨硬泡请他起床,他甚至两、三四天都不会出被窝。”
只要一机在手,全程无忧。
你还会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痛哭流涕,并不是饿了、要妈妈、想玩玩具……而是哭着闹着要家长兜里的手机,这都是常事。即使再小的孩子也会拿着手机,全神贯注地看小视频,手指往上拔拉,往下滑,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很长时间。
再说说电视,在家里好像就是个摆设,电视里的动画片对小孩再也没有吸引力,孩子们要的不是遥控器,而是手机和充电器。
当良莠不齐、各色各类的短视频走入孩子的视野,无聊的虚构,为了流量夸张杜撰,各种软件声音加上动画,加上滑稽的解说,牢牢地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他们也学会了很多令我们吃惊的网络语言,“牛逼”“噶了”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我靠”“妈的”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感叹词,谁能不为之痛心?
我们不禁感叹,这样年纪的孩子,本来该好好读书,学习正能量的东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可他们只要一有空,手里拿着手机、平板打游戏,看视频,在这些“电子鸦片”中成长。
“大众,就是那些一年读书不超过5本的人。”法国作家夏尔·丹齐格的这句话比较刺耳,却道出了一个事实:读书并非易事。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年读书只有0.7本!另外一个数据比0.7本好一些,但也不到5本。
作者夏虫欲饮冰写道:“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实际利益,越来越看重物质需求,越来越看重欲望,但是精神生活越来越少,阅读水平越来越低。长此以往,危害是难以想象的。小到个人成就与家庭和谐,大到国家进步与文明程度,可能都会因此而遭受严重阻碍。”此君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为什么会这样?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认为,当代中国人的阅读水平,已经深深陷入四个危机之中:
①、思考与琢磨的时间严重不足,导致思维越来越分散,思想越来越浅薄,辨析能力严重不足,因而难以分清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
②、过于重视知识的广博,而过于忽视思维的深度。
③、阅读被检索取代,让当代人记忆力衰退。
④、受传统影响,时至今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依旧还是很多人刻苦读书的主要动力,功利化的阅读乃是当下中国人读书的主流。
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拿起书,不能只靠吼。
首先,做学习型父母。学习怎样养育孩子,不同阶段的孩子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只有顺应孩子的成长需求,才能培育卓越的孩子。
其次,父母要多读书,给孩子做榜样。你的家庭氛围是怎样的,决定你会有一个怎样的孩子。家里是详和宁静,父母安静坐在沙发上看书,孩子自然也会效仿;如果父母整天刷手机,玩游戏,即使你给孩子安排了很好的书房,提供了安静的环境,孩子也不会能静下心来读书。
最后,多和孩子聊书。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读的书里的故事,邀请孩子讲讲自己读的故事,或说说书里的内容。最好读一些孩子读的童书,这样跟孩子有共同言语,再跟孩子谈书里自然游刃有余。聊书,不是我们聊得多专业,我们聊的是沟通,是认同,是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爱。
放下手机,多些时间看书。一些有意思的童书,不光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引起孩子的思考,让自然而然地明辨是非,提高理解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孩子一时间做不到,不要放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习惯养成很容易,好习惯养成却很难。如果孩子有一点进步,多鼓励,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会有看得见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