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

作者: 阿黎Aria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3:42 被阅读136次
    读书,发现更美的世界

    文|阿黎

    我与书之间的故事,大概可以追述到十三年前。
    虽然这十三年的光阴对于很多人而言都太短了,短到不足人生的六人之一。但是于我而言,我却并不觉得它渺小。
    因为这段时光,有书。

    你信吗,我的第一本书是字典

    那年我六岁,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在经常出差,爸爸也经常不着家。身为“淘小子”的我毫无例外地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

    那还是新千年以前,二十一世纪还没到,所以家里的东西实在是有限。电视不能摔、缝纫机不能砸、刀枪剑戟只有刀,而且还挂在我够不着的地方。所以真正能翻腾的就是我家的两个柜子——一个黄柜子、一个红柜子。

    黄柜子是妈妈的,里面有很多书。红柜子是爸爸的,里面全是扳子钳子之类的“凶器”。虽然爸爸妈妈叫我“淘小子”但我毕竟是个丫头,所以黄柜子对我的影响更大了一些。

    打开柜门,里面全是母亲看的书,以及工程图纸——我妈妈是测量师。

    她的那些书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难理解了,哪怕是到了现在我看到都想绕着走。但是有一本除外。

    那本书很厚,有我的手掌那么厚;那本书很大,和我的小脑瓜差不多大。那本书我需要两只手才能捧得起来。

    那本书是《现代汉语小词典》出版于1988年。

    妈妈说,这是她上班后买的第一本工具书。妈妈说,那是她自立自强的见证。可惜,没过多久她就把这本书压在箱底丢在一旁了。

    多年后,每当妈妈跟我聊起小时候的事儿都会提到这本书,她说她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不放心上的东西,竟然会对女儿产生莫大的影响。

    是啊,就是因为这本名为《现代汉语小词典》的书,我比一般孩子早认字很多年、早学拼音很多年、甚至还能看懂注音。

    也是这本书,开启了我求知的大门。

    美好,就是与你一起的日子

    你信吗,小学的我因为读书哭过鼻子

    因为读书而哭,记忆中有两次,而且都在小学。

    第一次是因为生病住院

    医生不允许小朋友间相互聊天玩耍,怕发生交叉感染。因为病得比较重需要卧床休息,所以医生也不允许我随便起来看电视。

    七岁的小孩,正是好动的年龄。于是妈妈便想了一个办法——给我买故事书。

    妈妈买的书一套八本,每一本都有特定的主题。我现在能隐约记得有讲科学的、有讲礼仪的、有讲名人传记的。总之非常好看。

    第一天,妈妈带了两本来病房,结果没过几天就读完了。我求妈妈回家拿新的,结果被医生发现,结果我和妈妈一起被医生骂了好久。

    医生说妈妈不拿我的身体当回事,说她在溺爱孩子等等。最后还说,不允许我再在病房看书,否则出了问题医院负不了这个责任云云。

    当然,这些都是母亲后来讲给我听的。我能记住的是,当母亲不再把新书拿给我的时候,我哭着喊着要回家,甚至还在心底谋划好了逃跑路线!现在想想,真是可爱到不行呢!

    不过……直到出院我也没有再看到新书,倒是更加配合医生打针吃药,一丁点都不怕疼,因为我知道只要好好治病就能早点出去玩,就能回家看书啦!

    第二次是小学三年级。

    因为家里出了点状况,导致我暂时交不上学费。

    学校老师给出的方案是:可以发校服和本子,但是不能发教材。

    报道那天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领了新校服和新本子,唯独没有教科书。看着其他小孩手里捧着崭新的语文书读古诗、捧着美术书看上面的画、捧着自然书看有趣的实验……而我只能对着崭新的本子发呆。

    中方格、小方格、笔记本、电算草……我多希望那上面能印出字来,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白纸啊!

    也许,你认为这是小孩子的从众心在作怪,但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我想读书!

    回家后我倚着被子,一面流眼泪一面和妈妈说:“如果我也有书就好了……”

    可惜,是我不懂事。当时的情况是爸妈差一点就把房子卖掉了,我的这句话在他们心里就像是刀子。

    那年是我第二次休学,更准确地说,是辍学。

    因为身体还没恢复好,所以倒也不必像小说里写的那样辍学了就要出去捡瓶子贴补家用。在家呆着的一年里,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新华书店。

    那时候我市的图书馆借书是要借读证的,而且一年要好几百块钱。而新华书店却没那么多规矩,只要你不怕累,那就站着读呗!

    那时候的新华书店一共有三层,一层是教科书,其余才是读物。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直接跑到了三楼,看到了《毛泽东诗集》,抱着好奇与好胜的心情我开始疯狂地背诗。什么《祭母文》、什么《长沙》,从毛主席少年的青涩背到晚年的感怀。

    我心想着,等再开学,我一定比你们知道的都多!

    可惜,小孩不懂,再开学我已经换了一个班级,也换了一批同学。所以显摆之心一下子被新的学习环境冲淡,过去背的诗也一点点忘光了。

    只是,才学是藏在气质里的谈吐,不必拿与人说,本就不可忽视。

    读书,做一个满身香气的人

    你信吗,我会为了取一本杂志而穿越大半个城市

    一晃儿,我成了一名初中生。

    我所在的学校教学比较有意思。如果你说它教学环境简陋,它有图书馆、有琴房、有艺术楼、有报告厅……而且全都对学生开放!如果你说环境精良,我们一个年段只有三个班,一个班只有二十几个学生。

    所以这样一所学校到底好不好,我不好说。我只知道我的初中是改变我一生的地方,那里有我永远磨灭不掉的回忆。

    当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图书馆。

    初中的图书馆在四楼,我的教室在二楼。图书管的老师是一名政治老师,模样与简书中的张竹青老师很是相似,年纪也是相仿,只不过那位老师姓刘。

    每每中午,我都会去图书馆泡上一个多小时,直到班主任规定的进班时间才肯走。有时候一本书读不完就会在老师那里签上我都名字,然后把书带回教室接着看。

    那段时间啊,为了能在图书馆多呆上一段时间,我甚至练出了10分钟解决一段饭的硬功夫。现在想来,自己的胃溃疡也许就是那时候太不懂得爱惜身体、狼吞虎咽造成的。

    可惜,待到初二的时候,图书室不再对外开放了,理由,不清楚。

    于我而言,这是初中时光里最为伤心的一件事。不过还好,刘老师把我最喜欢的杂志《作文与考试》的邮发代号给了我——1276

    从那之后,我开始了自己定杂志自己取杂志的日子。

    我家住在城南,邮局书店在城北。如果想要定杂志只能通过邮局书店,但是想要取书就困难了。

    那时候,一辆单车、一个小书包、一张发票就是全部的“设备”。从家出发,骑上近一小时的路程,到达书店,走程序、出票据、领书,再骑一小时回到家里来。

    那些年,杂志一月三本,于是我便时时算着日子。如果赶上上学日便特别盼着周末的到来,那样就可以早点去到书了!

    如此的时光,从初二一直延伸到高二,高三时托一位朋友在高中附近帮我进了一整年的书,代价是多付些邮费。

    后来,毕业了,杂志上落满了灰尘。再后来,我把这些读过的书捐给了当地的爱心捐献屋、

    总有些东西不可掩埋,比如恩情,比如知识。

    于我而言,我的中学给了我最大的恩,那里的老师和同学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段读书时光,也会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

    落寞还是幸福,不要看背景,要看表情

    你信吗,高中时我已能通读古文

    这件事说出来并不骄傲,相反的我还要向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说一声对不起。

    时间是高一,临近十一长假,老师开始讲《荆轲刺秦王》。

    课程伊始,老师先把文章朗读了一遍。常言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地方读得让我不以为然。于是,我便干起来大摇大摆看小说的勾当。

    那时候我坐第二桌,也算是在老师眼皮底下了。我还记得自己读的是《城南旧事》,正读到小英子发下了妞儿的真实身份那段儿。

    老师上面讲得认真,我下面读得开心。可是面部表情上明显就是不是听课该有的神态。

    于是,老师猝不及防地走到我身边,把书一扣、拎着我的领子开始了杀鸡儆猴的思想政治课。

    “我讲到哪儿了?”
    我不吭声,也不知道。

    “会翻译吗?”
    低着头瞟了老师一眼,轻轻点头。

    老师笑了,被我气笑的。然后她回到讲台上,把课件翻到第一页,那一页只有原文没有翻译。然后她双手抱胸:“译!”

    然后,我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将文章一字不差地翻译了出来。哪里是使动用法、哪里是省略句、哪里是古今异义词……一面翻译一面讲述,自以为很得意——我真的会,不用听你讲!

    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多么没情商的表现。如果我当时摇摇头,说声不会,也许老师就不会那么生气,也不至于再也没给我班上过古文课。

    直到高三,我班的古文课都由我来备课,然后站在讲台上讲,而老师只负责在后面旁听指导。

    最初她是真的生我气,后来渐渐地和我探讨起一个词的词源,毕业时老师送了我一本字典:《中国古汉语词典》。

    扉页上,尹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老师的意思是:修身乃为人第一要务,德行不足,永远成不了大器……

    而那本《城南旧事》,也成了我每每搬家必须装在箱子里的人生之书。

    如果天使没了信念,它会堕落!

    你信吗,大学的我,学坏了

    上了大学,接触了更加繁华的世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却独独没了当初读书的心情。

    我想,是我变坏了吧。

    比起读书,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泡琴房;比起读书,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兼职;比起读书,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逛社团……

    泡了四年琴房,我也没通过英皇考级。做了四年兼职,勉强能解决学费。逛了三个社团,只换来一张团长聘书……

    也许有用,但也许,真的没用。

    因为当我重新泡图书馆时才发现,我已经没办法通读古文了,也没办法读完如《白夜行》一般厚度的书,甚至连最喜欢的医术也很难一鼓作气读到最后。

    我买了很多京东折扣的书本放在宿舍里、放在床头,但是仅仅是放着,塑封都没拆开。我买了京东阅读的畅读包,数十本书放在书架上,直到过期还是只读了3%。我在图书馆借的书往往延期了还读不完,最后不得不归还……

    男朋友说:读书是个弱刺激的过程,你读得越多越喜欢读越读的进去,反之亦然。

    所以,即将离开象牙塔的这一年,我选择好好泡一泡图书馆,也许这是最后的免费读书时光了。

    你信吗,习惯可以慢慢养成?

    写科普需要“度量衡”
    好好读书
    请守护好白云中的天使
    增强或减弱法华林作用的药物

    如何养成——就从写读书笔记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影子影:我信。
        阿黎Aria: @影子影 谢谢你信我,无上感动!
      • 苏苏闪电虾_dbad:愿时光能缓,愿你的快乐不散💞💕❤
        阿黎Aria: @苏苏闪电虾_dbad 怎么注册了新号了?原来的呢
      • 张竹青yes:爱书的人最可爱,爱读书的人最美丽!你写得真棒:+1:形式和内容都更胜一筹!
      • 千寻瑯環:阿黎,曾经的我跟你好像,特别是文言文课堂。然而看看现在的我,变得连自己都嫌弃了
      • 08513a0a7b34:宝宝最好了

      本文标题:我与书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d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