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拍摄的是14个孩子从七岁以后每隔七年的生活变化。
这个纪录片拍摄于1964年,二十世纪中期的事情,这样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能坚持做完,我很敬佩。
更令我敬佩的是,这十四个孩子还出身于不同家庭环境,有些来自精英家庭,有些来自普通中产家庭,有些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甚至有些来自孤儿院。
差异如此巨大的家庭出身,横跨五十年的时间,他们会逐渐成长成什么样子呢?
这真是一个残酷的世界!
出身哪个阶层的孩子,成人后也基本还在哪个阶层。但有一个孩子——尼克,从一个偏远地区只有一间屋子的小学,努力升学,考上了牛津,最后去美国当了物理教授!
还是教育,让这个孩子突破了阶层的壁垒,所以,我们很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们总想倾尽所能送孩子念书,无论孩子是不是念书的料。
怎么说呢,毕竟像尼克一样的孩子凤毛麟角。
理性看来,盲目教育投资实在太不可取。先生存后生活。先技能后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