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不息,无需迟疑和退避,健行于你寂寥的小径,朝墩渐朗,攀上群山之巅,拾级而上,坚持不懈!——(德国)海德格尔
回望我的202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成长”。翻看新网师小打卡里还有简书APP里的每日图文记录,脑海中若隐若现的画面渐渐清晰了,心里涌动着太多的眷恋和感慨,眷恋这一年那些热气腾腾的努力换来的一些难忘的回忆,感慨曾遭遇的危机和磨砺,坚定迈出的每一小步,现在记下我的碎碎念,且把这些深深浅浅的足迹一一铭记,用笨拙的文字为生命留底吧……
一、春的充实与丰盈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海德
我是“新网师”2020秋季学员,“新网师”是一个汇聚了真正热爱学习、热爱教育、热爱生命的尺码相同的教育者的圣地,是教育工作者栖居、歌唱的精神家园。“新网师”管理的严格、课程的丰富、学术的纯粹、导师的智慧敬业、义工的无私,点评的深入精彩,学友们的勤奋啃读和成长蜕变,都让我对“新网师”家园的温暖明亮更加怀有热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网师”是一个能量场、加油站,它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开启了我真正的阅读、写作之旅。在这个团队中,我不会被琐碎、平庸、世俗、生活裹挟,渐渐地让自己走向精神的自由。
2021年春季,经过反复考虑,我在“新网师”选修了《构筑理想课堂》《王子微课》两门课程,开启了紧张充实,充满艰难挑战、痛苦与幸福交织的学习之旅。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单位、家里),上下班都带书,利用早读和晚上阅读、批注课程必读书籍,每周聆听一节线上课,这学期共聆听了线上16节课并完成了课程作业。通常两个小时的直播课,我需要将近一天的时间回放、记笔记、复盘整理到手机或电脑上,每次的课程梳理至少三千字。
除了完成单位的各项工作以外,我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在新网师的课程中。经过一个春季的“登山”学习,在课程导师孙静老师和王子老师何其钢的引领下,我所选修的这两门课程均已通过。讲师是我们学习的指月之手,我们顺着所指方向,在专业发展之路上,坚定地前行。《构筑理想课堂》共完成了5次课程作业(80、83、65、85、84),有三次的作业未提交,确切的说,是这三次的教学设计不够满意,没有提交,成绩总评为良好。在《构筑理想课堂》的课程中,孙静老师是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文本为例,要求用理想课堂的有效教学框架,每两周完成一个单元中的任意一篇的教学设计。因为我一直教的是初中,对小学的教材不太熟悉,借助这次课程的学习,我有幸走进、认识了好多小语大咖:干国祥、王崧舟、窦桂梅、张祖庆、薛法根、郭雪萍、褚向阳等,聆听了关于这些名师的诸多课例。还记得第二次课程中,孙静老师展示的优秀学员的教学设计竟长达两万多字,真是让我赞叹不已,平时被我们忽略的文本、教材解读背后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发现密码。一次次的学习、设计、指导、修改,渐渐地,我作业的数字由几千字上升到一万字,对有效教学框架的理解和运用有了一点点思考和把握。在日常下乡的教研观课议课环节,我也会不自觉地用构筑理想课堂的有效框架去审视课堂,参照理想课堂的“六维度”(参与度、自由度、亲和度、练习度、延展度、整合度)去建设课堂。
《王子微课》中,历时84天的打卡、我闯过了王子老师设置的趣味100关、完成了9次课程作业(82、98、86、87、88、93、90、95、90),成绩总评为优秀。我结合王子微课所学,尝试50多个小程序APP的应用,40多个微课微码的制作和重构。用UMU互动平台推出了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微课程。我努力让技术融入课堂,以技术赋能教育。
每天的阅读写作学习,让我看似形影孤独,却毫无寂寞之感,只觉得每天的时光都是充实、丰盈、有意义的。每一天都似乎是节日盛典,因为每一天你都能阅读到榜样教师滚烫有意义的一天生活;每一天也都似乎是平平常常,无论是否是周末假日,网师人都已将将读写刻进生命,坚持阅读每一天,书写每一天,每一天的生活平凡但不平庸,因为用文字记录,每一天都更加闪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