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次见到双贵,都是在办事中见到的,他人很勤快,丢了扫帚拿锨头,总是在不停地劳作着,伙计们时不时地递给他一根烟,算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肯定了。
双贵是我的小学同学,他是留了一级的,算起来比我要大一岁,在我的文章《我的小学生涯》里边,曾经提到过他,我们曾经是前后桌的同学,为了逃避老师的作业,我们曾经装作肚疼,向老师请过假,是做过错事的合伙人了。
那时的双贵学习上虽不怎么样,但看起来聪明灵秀,与一帮同学一般无二。在随后的上学岁月里,他便年龄增加年级不加了,总是停留在一二年级的教室里,而且总是坐“红椅子”的哪位了。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一年级我们玩的比较好,随后便渐行渐远了。
随后我便上了初中、上了师范,伴随着成家立业的历程,我和双桂的交集少之又少了,只听说他后来讨了一个老婆,脑子也并不怎么好使,我在街上曾经见过的,他们俩独跟独随,看起来也是要好得很,好像黏在蜜罐里的两个。有大人的岁月还勉强过得去,随着大人的离世,这一个小家庭便也分崩离析了,双贵便过起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
周围三里五村,只要有人家办事,双贵逢事必到,而且跑前跑后,不遗余力地做事情,便也受到主家和村人的交口称赞。这年月,只要干活不惜力,人人都待见,谁谁都喜欢。
大侄子办事的时候,双贵也到场了,那还是十五六年前的事情。双贵什么事情都干,我便觉得他很是识趣,于是办事的晚上把他拉到一起,诉说了小时候上学的事情,并且请他喝了酒,他很是感动,第二天办事办得更卖力了。
昨天碰到双贵的时候,我们问他是怎么样得到办事的信息的,他很坦然的说:我跟着某某某的,他到时把信息就说给我了。原来如此,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信息来源渠道,人以类聚,实是如此。
双贵每到办丧事的一家,总是踏踏实实的干事情,从不狂言乱语,只是在默默无闻的做,总是在聚精会神的干,显示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与整个事件的节拍甚是相合。
双贵每到办喜事的一家,除了积极地干事之外,他还会和着音乐的节拍,裹上红丝绸巾,热烈地摆起舞步,扭动起腰肢,热烈地秧歌起来,舞步甚是大方,表情甚是夸张,时不时的引来观众的指指点点、哈哈的笑声,把整个气氛向前、向热推动了一大步。
随着父母的离世,双贵便生活在了社会的没落层,但是他不卑不亢,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自得其乐,生活地有声有色,他并不同他人相比,只是在做着自己该干的事。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凭着一双能干的手,极有效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看!他面色红润,喜笑颜开,挑着担子,朝我们走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