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有一些节俭行为不见得是美德,反而是一种浪费,甚至是伤害。
今天在吃小金桔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坏了,正准备扔掉,我妈急忙从我手中抢走,说是别扔给她吃她就真剥开吃了。
这是除夕前两天买的小金桔,我当时买了一大箱,至少有白来上千个,这么多桔子,根本用不着节省,到最后可能还是会烂一堆。
回家后发现我妈经常干这种事情,吃什么东西都想节俭。
放着明明新鲜的好水果不吃,非得先把坏的吃掉,还不忘说:“先吃坏的,不要浪费。”但这其实才是最大的浪费。
这样的教导其实我从小就听得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小时候我跟姐姐和外婆住的时候,我记得每次吃水果外婆都会让我们先吃坏的,她说好的留到最后吃,其实但最后好的也变成了坏的,也就是说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吃到好的。
我记得有一年过中秋,外婆提前买好了月饼和水果,等到中秋那天一些水果都坏了。月饼打开有一些碎掉了,她就让我们先吃坏的碎的,之后再打开那些东西都发霉扔掉了。
我还特意去搜了一下有这种行为的到底是什么心理,于是搜到“苹果定律。”
什么是苹果定律呢?网上是这么说的:“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
是的,这个定律很贴切,如果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将永远也吃不到好的,这是真理。
而且,到最后不但吃不到好的,可能要扔掉,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但这些心理和行为可能已经深入老一辈们的骨髓,无论说什么她们都改不掉,即使知道结果,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做这样美其名曰“节俭不浪费的行为。”
不仅是水果,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我妈大年三十搞了三十几个菜,我们真的从大年三十吃到大年初六都没有吃完。
离谱的是当时有一碗海鲜已经有臭味,我们都说直接倒掉,但我妈舍不得,说海鲜很贵,她自己吃,于是把那碗菜端到了自己面前。
我和我爸都劝到无语,我们说她如果吃坏了肚子,吃生病,她节省的这点钱远不够她去看病。
不爱管闲事的我弟都看不下去,把我妈说了一通我妈才同意倒掉。
还有今年回家前,我爸说我妈已经吃得很多,撑不下的那种,但是她舍不得两条炸干的小鱼,还是给撑了下去,之后就一路晕车一路吐回家,坐高铁都吐,她还死不承认是因为吃太多。
这样的节俭真的值得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最最离谱的是,今年我因腿摔骨折回家一直没有好转,于是我爸找我们这边一个对跌打损伤很厉害的中药开了一些内服和外用的药。
药是真的不错,我外敷两次,内服了一副药差不多就好了,还剩一副内服的。
喝这个药期间药劲儿非常大,我每天都有间断性头晕情况,晕到眼睛都睁不开,只能睡觉解决。
但刚开始并不知道是这个药的作用,我爸妈还以为我是贫血所知,让我去看医生。
后来停药后发现头晕情况没了才知道是那个药的作用。
我爸说那好了就别喝了,我妈说这个药效果这么好,不喝浪费了,让我继续熬着喝,如果我不喝她喝。
她话一出,真的把我们都惊呆了,我爸说这是药又不是糖。
我接着说是药三分毒,不能乱吃……犟了好久她才没再说这件事。
这样的节俭行为不仅没有做到真正的节俭,反而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
而有这样心理的人一而再再而三这样做,其实本质上是源自从小根深蒂固的教育,以及认知的局限性。
当一个人认知不到位时,就会变得固执己见,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这也是持续学习的意义吧,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客观看待更多的事情。
对于老一辈的认知或许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尽量阻止一些不好的情况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