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晋文公重耳受骊姬陷害,亡命国外,跟随他的只有介子推寥寥数人。
一边要躲避政敌的追杀,一边还要为忍饥挨饿。
重耳哪受过这种罪?因而情绪低落,唉声叹气。
重耳想去齐国避难,路过卫国的时候,受到卫国的冷遇,重耳一行,只好继续前行。
到了五鹿,重耳饿得前胸贴后背,再也走不动了。手下狐偃自告奋勇去找吃的。
来到田间地头,看见几个农夫在田边吃饭,于是向前躬身说道:“我们是过路的行人,饥饿难耐,能否分给我们一些食物?”
农夫们看了看狐偃说:“看你也条汉子,怎么会要饭吃?我们还吃不饱呢,哪有饭食给你们这些游手好闲之徒。”
狐偃受了一顿奚落,灰头土脸地回来。
没有别的办法,大家只好去野地里采了一些野菜充饥。
重耳吃了一口就不再吃了。那野菜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重耳倚在一棵大树上,闭目养神,想到自己堂堂一国公子,竟然沦落到这般田地,不禁潸然泪下。
就在这时,重耳闻到一阵肉香,睁眼一看,下属介子推正端着一碗肉汤站在自己的面前。
重耳一把抢过饭碗,大快朵颐起来。一碗肉,风卷残云一般,就被重耳消灭干净了。
吃完肉,重耳抹抹嘴唇,意犹未尽地说:“这真是我吃过最美味的肉了。”
介子推接过饭碗,转身一瘸一拐地向河边走,重耳喊住他问:“你是从哪里弄来的肉。”
介子推说:“公子刚才吃的是我大腿上的肉。”
重耳愣住了,怪不得介子推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眼泪从重耳的眼时夺眶而出。
他一把抱住介子推,哽咽着说道:“你这样做,让我如何报答你?”
介子推说:“公子不必这样,孝子杀身以事亲,忠臣杀身以事君,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而已。”
重耳拍着介子推的肩膀说:“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忘了你的恩情。”
2
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复国成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的第一件事,就是赏赐那些跟随他流亡的有功之士。
晋文公把他们分成了三个等级:一等是随从他亡命天涯的,二等是给他送钱的,三等是投降的。
这其中就包括赵衰、狐偃、胥臣等人。却唯独没有介子推。
重耳复国成功之后,介子推就隐退了,他在自己的家乡以织鞋为生,养活自己的老母亲。
有人知道他曾是晋文公的手下,为他打抱不平说:“你跟着大王十九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很多人都受了封赏,唯独没有你,这太不公平了。”
介子推笑笑说:“众人以此为荣,我以争功为耻。
介子推的老母亲听他这么说,非常高兴说道:“我以有你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你是廉士,我也应当是廉士之母,咱们现在就隐居到深山之中。”
介子推带着母亲来到绵山隐居起来。
3
晋文公封赏完大臣,总是觉得心里少了一些什么,但是什么,又一时难以说清,因此心中闷闷不乐。
狐偃见晋文公愁眉不展于是问道:“主公复国成功,应该高兴才是,为何愁眉不展呢?”
晋文公说:“说得是,但我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狐偃说:“我知道主公为什么郁郁寡欢了。”
晋文公说:“你快快说来听听。”
狐偃说:“主公,封赏功臣是不是少了一个人?”
晋文公想了想说:“该赏的我都赏了啊。”
狐偃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人,主公没有赏。”
晋文公说:“快说是谁。”
狐偃说:“介子推。”
晋文公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哎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真该死啊。要不是介子推恐怕我早就饿死了,你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吗?我要大大的封赏他。”
狐偃说:“听说他和母亲隐居在绵山深处。”
晋文公说:“马上把他找来。”
4
狐偃发动部队在茫茫绵山里找了三天三夜,连介子推的一根毛都没有找到,只好回去复命。
晋文公叹气说道:“他这是在生我的气啊,这该如何是好呢?”
狐偃说:“为今之计只有一个方法。”
晋文公说:“快讲。”
狐偃说:“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
晋文公点头称好。
5
漫山遍野的大火吞噬着一切,三天三夜才停息,然而谁都没有看见介子推。
难道介子推飞了?
晋文公亲自来到绵山搜寻,介子推依然无影无踪。
就在晋文公想要放弃的时候。有人高喊:“找到了,找到了。”
晋文公大喜过望,向着喊声跑去,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两具烧焦的尸骨,这正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
晋文公大叫一声昏死了过去。
原来,介子推在狐偃进山搜寻的时候,就知道了。
他知道国家百废待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平庸之辈,他所能做的就是少给主公添麻烦。
所以,介子推没有出来见狐偃。
本想这事就这么完了,没想到第二天,满山起了大火。
他听到士兵们大喊他的名字。知道晋文公想用这个方法逼自己出山。
介子推背着自己的母亲往深山走,然而火势越来越大,他终于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6
晋文公为介子推的死,痛心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改绵山为介山,老百姓们也把介子推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不动烟火,并插柳于门前,以招介子推的魂魄。
后世又在绵上立县,命名为介休县。以此来纪念介子推。
水如天说:孔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国家需要你而你又有治国安邦之才,却安于现状,那是一种耻辱。
介子推以争功为耻,是知小礼而失大义。介子推死得可惜,可悲!
诸位你们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