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方法:自我提升与价值创造》读书笔记
写作者必须储备的3类素材
如果说选题是文章的脸面,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丰满,整个人才立体、好看。
第一类,一手资料素材。
顾名思义,一手资料素材源自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内容。
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当时不记录下来,过几天可能就会忘记。而这些素材是非常鲜活和珍贵的,忘记就太可惜了。
什么样的一手资料素材值得储备。
一手资料素材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值得储备:
第一个条件是能让你的情绪有起伏,比如打动你的事、让你生气的事、让你觉得特别温暖的事等。凡是让你的情绪有起伏,说明这件事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它就值得你好好思考和回味。
第二个条件是很特别,也就是你经历过而别人没经历过,你看过而别人没看过的事。这种素材在网上比较难查找到。你在读书过程中发现了这件事,如果别人不读这本书就发现不了,或者即便别人读了这本书,也对这件事没感受,这就算特别的事情。
一手资料素材的储备方法。
建立一个自己的一手资料素材文档,将每天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事记录在里面。记录的时候不用特别详细地描述细节,只要把事情大概说清楚,方便日后回忆即可。
第二类,二手资料素材。
二手资料素材就是你在各种平台上看到的素材
(1)二手资料素材的储备要有标准。
有些素材如果你这次不收集起来,下次可能就找不到了,这样的素材才值得你放进素材库。
二手资料素材不要贪多,因为素材库内容越多越杂,后期调用就越麻烦。
(2)二手资料素材尽量多元化。
(3)将二手资料素材放进素材库时,建议将其换成自己的话。
第三类,基础素材。
所谓基础素材,就是你平时擅长的领域或者你想深耕的垂直领域的素材。
在写作前期,按照上文所述素材分类整理出来,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写作效率。
快速搜索素材的4种方式
1.精准搜索
精准搜索的核心是要确定搜索方向和建立“关键词+”。
围绕关键词进行搜索,而不是只搜索关键词。
2.分类搜索
分类搜索指专注搜索完某一类内容之后,再搜索其他的内容。
在写作中,素材包含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3类:观点、案例和金句。
高效的分类搜索逻辑应该是先搜索观点,再搜索案例,最后搜索金句。
想不出3个观点,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从中获得启发。
观点就是方向,只有方向定了,你才能够知道寻找什么类型的案例,这样会高效很多。最后,你再花时间去搜索金句就可以了。
3.建立自己的搜索库
可以将日常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影、喜欢且觉得有用的内容都放在一起,建立自己的搜索库。这个搜索库里肯定包含素材库,这样你以后再需要素材,就不用漫无目的地到处寻找了。
4.找到适合自己的搜索平台
除了百度、360、搜狗等搜索引擎以外,知乎、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也可以使用。
知乎提供的视角、观点和实验案例比较新颖,很受写作者欢迎。其次是微信,写作者直接在微信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就会出来很多优质内容。另外一个是微博,它偏话题性质,在搜索热点新闻事件的评论时能给你带来很大帮助。
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学会借力,至于如何借力,就要看每个人的习惯了。
4步打造自己的素材库
打造素材库,绝对不是摘抄。如果只是随便摘抄,那就不是素材库,只能算作摘抄本
第一步,找到你喜欢的储存素材的工具。
写作者普遍会用到的3个储存素材的工具是石墨文档、印象笔记和幕布。
第二步,对素材库进行分类。
自己及身边人的素材。
明星素材。
历史名人素材。
新闻热点素材。
书影素材。
第三步,用自己的话把素材写下来。
这里包含3个重点。只归纳你以后有可能用到的素材。
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记录简短的关键词。
要把素材库当作自己的“索引库”。
第四步,定期清理素材库。
要定期对素材库进行清理,千万不要囤积素材
3个方法,高效使用素材库中的素材
第一个方法,使用素材一定要有细节,不要使用概括性描述。
第二个方法,要对素材进行取舍删减。
第三个方法,不要呆板地按照本来的顺序使用素材,可以打乱其顺序。
当你像堆积木一样把一个故事重新组合,它就会成为一个新作品。
素材就是一块橡皮泥,你可以用它捏出任何你想要的形状。
素材具体怎么使用呢?
1.正反立场式
(1)站在正方的立场讲观点。
(2)站在反方的立场讲观点。
(3)站在看客的立场讲观点。
应特别关注的是,一个小小的素材,至少可以在3篇不同主题的文章中出现,这就是我们对一个素材的创新运用。
2.从同一素材找出不同主题,反复使用
应特别关注的是,同一个素材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主题,表现这些主题时都可以使用这个素材。
3.类比同属性素材,进行二次创作
应特别关注的是,如果你觉得一直用这个素材不太好,那就变着法子用,把它替换成不同的场景,这样素材就会变得新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