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妞上小学以来,每晚我的必修课就是给孩子检查作业,我总是板着脸,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挑作业的毛病,孩子也是战战兢兢,害怕挨训。每个夜晚几乎都是这样,心累得很。反思、总结、改进,再反思,再总结,再改进。现在我已经跟孩子达成了默契,孩子的原力爆发,我也乐得轻松。把我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大家。
鸡血的夜晚 鸡血的妈妈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你我是不是都是这样度过?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我笑了,想起了田震的《执着》:
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孤独总在我左右。
每次面对你时候,不敢看你的双眸。
在我温柔的笑容,背后有多少泪水哀愁。
你看到我在流泪,是否爱你让我伤悲、让我心碎。
拥抱着你,OH MY BABY。
可你知道我无法后退,纵然使我苍白憔悴、伤痕累累。
父母执着地用自己的思维检查着作业,孩子在执着地按照自己的方式长大。
一个朋友曾对我说:“每次给孩子检查作业,我都告诫自己千万别发火、千万别发火。可是,忍得了一两天,忍不了一周、一个月,结果还是爆发了。不然,我就忍出内伤了!”
我有时连着一周都会把孩子批评哭,有时为了作业甚至动手打孩子。可是,打过自己就后悔了,心疼啊!为什么不忍一下呢?现在我给孩子讲作业时,孩子看到我的说话声音分贝高了,脸色变了,就赶紧身子往旁边倾,她害怕不知道那一刻我的巴掌就甩到她脸上了。看到这个情形,我心里酸酸的。
为什么每晚都要让父母和孩子来场战争呢?为什么不能出现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场面呢?
先不说是否是孩子这边的问题,我们父母先反思下是不是我们的问题:
解题的方法是不是适合孩子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数学应用题上。
某天,孩子有个奥数题目:“100名学生考试,平均分为63,男生的平均分为60,女生的平均分为70,问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我首先想到的是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可是孩子没有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只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按照我的思路,就没法给孩子讲,即使孩子理解了,但是解题时也是一头雾水。本来孩子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就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再加一元,更晕了。结果还是会有冲突。我只好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利用平均数的概念,给孩子理了下思路,孩子明白了,又让她自己给我讲了一遍,也讲清楚了。好,皆大欢喜。
有时,我们看到孩子的作业,总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要用身份替换,想想我的思路孩子是否能接受,如果讲一遍,孩子理解不了,是不是就该换一种方法讲解。
我们的高分贝语调是不是让孩子害怕了
不知道其他父母有没有着急了说话声音就大,生怕别人听不见。反正,我有。
孩子一听我说话高分贝了,就知道我开始生气了,就问:“妈妈你是不是生气了,别打我啊”。我一听,深吸一口气,违心地说:“妈妈没生气,只是有点着急了!”。哎,明明是生气了,还要编瞎话,你不有内伤,谁有?
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嗓门大的人给人感觉强势、不好接触;而说话温柔、语调适中的人则更有亲和力。跟孩子交谈也是一样,如果你声音平缓、声调适中,孩子会跟着你的讲解思路走;如果你声音高、说话快,孩子内心就会抵触,他就很想快点结束谈话,就开始慌乱、抵触。这样的交谈能有好的效果么?
孩子是不是不认可我们的答案
多数孩子都会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一句“我们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就把父母给堵回去了。有的父母这时候就会火了,“老师教的也会有错!”战争就开始了。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分析,是自己理解错了,还是孩子理解错了,或者是老师教错了。通常,最后一个原因是很少的。
大妞刚学分数时,总是染不清楚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一日,某题:“苹果5个,梨7个,问苹果是梨的几分之几?”孩子答的是7分之五。我当时估计是迷糊了,总觉得不对。孩子说:“我们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前面除以后面,没错的”。“不对,拿书,我看看!”我嚷道,孩子嘟囔着:“书上也是这么做的,对着呢”。“少废话,书给我!”我仔细看了看书上的例题,哎,是我糊涂了,孩子、老师都没错。我向孩子道了歉:“嗯,是妈妈错了,你理解得没错,妈妈道歉!妈妈着急也是害怕你把概念弄不明白,后面分数就学不好了!”
所以,不管谁出错,父母先把火灭了,好好跟孩子讨论问题,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对知识求真么?双方唇枪舌剑,会达到目的么?
我们是不是让孩子不喜欢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孩子已经对父母缺乏信任,不愿意让父母过多的干涉自己。这时,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之前忽略了孩子?或者自己管得太多了?
有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从小就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姆管,小学前都没有过多的跟孩子交流、沟通,上学了才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七八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既然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管我,现在你也别管我!”孩子就会将心门对父母关闭。检查作业你检查好了,可是父母说什么,孩子总是有话来回你。
现在家里一个孩子的比较多,父母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学习。孩子生活上事无巨细的管,学习上也管。孩子大了,总希望能有自己拿主意的时候。所以,有时题目做错了,孩子会死守阵地,跟父母叫板。
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距离产生美”,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给孩子检查作业时,是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检查作业时,也要把握好分寸。如下是我常用的检查作业的方法:
-
不盯着孩子写作业
换作是你,旁边坐着老板,紧紧地盯着你,估计你也会压力山大,做起事来也胆战心惊,生怕犯错。可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越害怕犯错,越容易犯错。所以孩子写作业时,别跟盯贼似得盯着。如果孩子写作业不专心,你可以坐在距离孩子一米开外,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无形中就给孩子正确地引导。 -
检查作业时,对事不对人
如果发现孩子写错了,不要使用语言暴力:“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也不会!”“这种题做过多少遍了,还做错!”“做作业怎么不走心啊,又算错了!”要让孩子自己说说做错的原因,看看问题处在哪里,怎么补救,这才是检查的目的。 -
不使用强权
有的家长为了立威,让孩子无条件接受自己的看法,“听爸爸的没错,爸爸不会错的。”让孩子学习的是知识,不是必须要服从父母。况且,父母并非圣贤,也是会犯错的。父母跟孩子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今后才能少出现更深的矛盾。 -
孩子先检查,检查时不得照答案检查
大妞每次考试前,我都会提醒她检查。可是,卷子发下来,总是会有算错的。问她怎么检查的,孩子比划着。我明白了,她认为的检查就是看一遍卷子。我告诉她检查就是重新再算一遍。“那多耽误时间啊!”有时,晚上写作业时间长,就是我检查时发现她做错了,教训一通,哭着改错,时间就在我俩的纠缠中浪费掉了。之后,我要求她自己先检查,就像考试一样,检查完我再看。有时,正式作业我直接签字。如果错了,她自己挨老师的批评。 -
给孩子讲题时,不直接说答案,而是引导思路
急性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做题半天做不出来,就着急,恨不得自己亲自上阵,或者着急了就直接给孩子说答案。这是大忌!只会让孩子自己不思考,依赖父母。 -
错误收录到错题本
对于孩子经常错的字、题目,可以收录到错题本上。建议错题本坚持用一个本子,不要这学期用一个本子,下学期用一个新本子,错题的收录要连贯起来,这样方便孩子查询、复习。
在各种媒体上也会看到不少家长、老师、专家总结的各种方法,我这里也讲了一些我的经验,供参考。但是,最最关键的是,父母善加引导,要让孩子爆发自己的原力!希望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听到的是欢声笑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