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比自由更复杂“西方文学自伊索寓言以来,历代都有以动物为主的童话和寓言,但对20世纪后期的读者来説,此类作品中没有一种比《动物庄园》更中肯地道出当今人类的处境了。” --夏志清(学者,文学评论家)《动物农场》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被列为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
《动物农场》的作者乔治·奥威尔被称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大家还会想起他的另外一部同样是反乌托邦非常有名的作品《一九八四》。在说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聊一聊本书作者乔治·奥威尔。
奥威尔的一生及写作都与政治紧密相联,在后来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他坦然承认“过去的全部十年中,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评论家V·S·普里切特的曾这样说到: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奥威尔他是“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曾有很多作家或者学者指出:西方文学从艺术和寓言以来,历代都是以动物为主的童话和寓言。
但是对二十世纪后期的读者来说,这类作品当中没有哪种比《动物农场》更为中肯。作品发表于1945年,那一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代,联合国在那一年建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它讲述的是在英格兰一个庄园里面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从酝酿、发生、发展,以及到最后的蜕变。
小说的开头有一头快要死去的老猪,名字叫老少校。它当时提出了个口号,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决定要和自己的这些动物伙伴分享它这一辈子得出的真理。它说“人类剥削畜牲,那人类剥削动物,动物必须革命”。因为它的启发,在它死后不久,这些在英格兰庄园里面的动物们真的发动了一场“动物革命”。
把人类,也就是它们的主人赶出了庄园,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农场也随之更改了名字,叫“动物庄园”,领导他们革命的动物还制订了七个戒条。在当中就提出一点: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这部小说,有很多人将它看成一个寓言,喜欢去找里面的每个角色可能映射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物、社会中哪些相似的地方。或者讲这些人物相似的地方,会说作者是在影射某类人的情形。
而我想说的是这个“动物革命”发生之后,在这个农场里面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在这场“革命”发生之后,有两头领导“革命”的猪,猪在农场里是比较聪明的存在。这两头领导“革命”的猪,其中一头浴血奋战,把夺回村庄的人类主人赶出去。但是动物们又认为另一头猪那么地有谋略,于是另外一头猪养了批非常凶残的狗。
最后,这只勇猛的猪是被另外一头猪靠着这几只狗把它赶出了、或者说驱逐出境。之后慢慢又被另一只猪描述成叛徒或者说是一个企图要对这个庄园做一些不利的事情。从此也奠定了剩下来的另外一头担任领导者的,名字叫“拿破仑”的猪的领导地位。在这个小说里面除了猪是属于领导阶层之外,其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其中有匹马叫Boxer,它是忠实的“动物主义”理念的追随者。
它相信动物和动物都是平等的,而且也为自己最终能够当家作主而发自内心的骄傲,它积极响应领袖的号召,勤劳肯干,但是最后它的结局却是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一头叫Benjamin的驴子。这头驴子一直对领袖猪的所作所为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它习惯明哲保身,它看破不说破。就算有其他动物询问它关于领导的决策,它也揣着明白装糊涂。据说乔治·奥威尔曾说这个Benjamin就是他自己。他对集权有所怀疑。但是他又想要明哲保身。他在这个小说里面就设计了驴的形象,用它来影射一批像他或者说在他看来跟他类似的人。
小说里面其实也有一些人物的角色,根据乔治·奥威尔之后很多的采访或者书信,你可以看到在那些里面也影射了当时一系列的国际关系。比如乔治·奥威尔小说中有一个隔壁农场的农场主,他到最后和动物庄园以猪为首的领导层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小说的最后是在动物庄园的同一个房间里面一起喝酒,一起打牌,这个农场主被认为奥威尔其实似乎是借他在影射西方国家。比方英国或者是美国,预示着虽然他们之间有争议,但他们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利益。书里面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名言。
比方说里面就有一句说“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近年来,各种大女主,大男主的题材火爆电视荧屏。总是喜欢采取“从不谙世事的主角到深具权谋的成功人士”的典型叙事模式,常常被媒体奉为 “职场必读办公室政治内参”和“励志指南”。
这类剧的热播折射了社会的变迁: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并不需要为反对“极权主义”而战。但在每个人成长的路径中,都要时时刻刻面对“平等”与“不平等”的思辨。毋庸置疑,读懂《动物农场》这本书,会让我们更通透旷达、有所坚持——这就是理性光辉的照耀,比心灵鸡汤般的逆风翻盘的故事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