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闽江学院闽院身边人
闽院身边人 | “侠客”孙建忠

闽院身边人 | “侠客”孙建忠

作者: 闽江学院 | 来源:发表于2018-02-06 10:25 被阅读0次

    在网络小说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有人沉醉在古典武侠的大漠孤烟中。古语有云:大隐隐于市。在校人事处工作的孙建忠老师以“苏扬”为笔名,五年来笔耕不辍,写就了《刀光侠影》、《大漠英豪》等多部作品,也圆了自己的武侠梦。

    孙建忠,笔名苏扬,福建福州人,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学硕士,副研究员。2012年开始从事写作,至今已创作《刀光侠影》、《大漠英豪》、《记忆的旧巷》、《斯坦因与王道士》、《南唐烈祖传》等长、中、短篇小说若干,已发表(出版)小说3篇(部),作品曾获今古传奇2016年度优秀长篇小说一等奖并入选年度作品专辑、广西第二届网络文学大赛小说组三等奖、北京人文在线小说出版资助活动征评三等奖、篇海第六届文学奖金文奖、醉美中国文学创作大赛新秀奖等。

    发表作品目录:长篇小说《刀光侠影》入选《今古传奇2016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专辑》(校图书馆可借阅);短篇小说《那一树淡淡的紫丁香》入选《第二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2016)》;中篇小说《记忆的旧巷》发表于2016年第1期《参花》杂志。

    半生武侠半生梦  半生写作半生趣

    喜爱江南的拱桥小巷,和风绿柳,出生于福州的孙建忠老师因此给自己取笔名“苏扬”,比较擅长的写作风格是古风题材,提起笔来,不是传统武侠,就是历史,最喜欢金庸武侠,最喜欢萧峰,提笔武侠,落笔历史。

    与武侠不得不说的往事

    孙老师的文学创作道路,大概是起始于四、五年前,当时他刚评上副高职称,正好是比较闲暇的一段时间,很偶然的浏览了网站上时兴的一些网络小说,深受刺激,感觉“如果这都能算小说的话,那我也可以”,就这样提起笔来写了一些。刚开始是专注于传统武侠,也间或写一些中短篇的情感和历史小说,既是写事,更是写人。想写的是人类的情感、欲望,和新的希望,基本都是反映古代和近代生活的,很少涉及当代。

    提到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作家,和许多人一样,孙老师说出了金庸这个名字,他说这是他看得最多,也差不多是唯一深入接触过的武侠文学作品,虽然也喜欢古龙特有的幽默和智慧,但可惜读得很少。他也有年少轻狂时,和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当下流行的事物,床头和书架上放的最多的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最难忘的就是“通宵达旦读金庸”的感受,因为忘不了,他当时提笔时没有想太多,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传统武侠这一题材

    “西方也有类似侠义类的文学作品,比如剑侠、游侠、骑士等等,但中国的武侠文化却是唯一的、独树一帜的。”这是孙老师的感受,也是不争的事实。但现状却是曾经风靡大江南北,辉煌灿烂的传统武侠现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流行的是都市小说,修真、玄幻类小说,对此孙老师在创作之初也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努力改变人们对武侠小说的一些认识,让传统武侠重新回到读者的书桌上来。

    创作,不是“码字”

    “速度不是目标,既然是一只蜗牛,那就不妨慢慢行来,反正路的尽头还是路,还有很多风景要看,还有很多孤单要忍受。”孙建忠老师应该算是当代文学小说创作队伍里的一股清流了。“每天写五百字的是职业作家,能写上千字的是小说家,三千字往上的是网络作家。”孙老师说当他听到这个说法时就为自己的龟速写作找到了理由。不同于其他作家,他每天只要能写出几百字就能心安理得上床睡觉,孙老师戏称自己就是龟兔赛跑中在一旁撑伞溜达的那只蜗牛,完全不在赛程上。

    《刀光侠影》——孙老师的代表作品,总计只有约11万字,他却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完成,相比起其他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作家来说确实算得上低产的“可怜”。百万字级“产量”的作家通常喜欢说“我今天又‘码’了多少字”,孙老师却不愿称自己的写作为“码字”。在他看来,写作,就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有情怀、有道义、有家有国,才是温暖的、有生命力的文字,这不应是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更像是作者的一种宣泄,一种自我表达的习惯。

    创作进行时

    “从提起笔来写作开始,并没有想过能写多久、写几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就这样一直写,不知不觉就写到了现在。”孙老师想起当时开始创作的自己如是说。

    他目前已有三部作品付梓,短篇小说《那一树淡淡的紫丁香》、中篇小说《记忆的旧巷》、长篇小说《刀光侠影》,目前正在创作他的第一部历史长篇演义小说《李璟传》,这部小说也参加了第二届掌阅文学创作大赛。李璟史称南唐中主,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的帝王,所作“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更是流芳千古。孙老师说自己一度很喜欢李璟的词,尤其是这句,因此才对描写中主一朝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产生了兴趣。“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很短暂,留下的史料和文献也不多,学校图书馆里有关南唐的书籍我基本都翻看了一遍。”为了这部作品孙老师颇费心血,但是价值在于“所以这部作品中大部分人物和情节都是真实可信的但也有少部分故事和大多数细节要根据需要来构思,虽然写的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不宜当作正史来看”。

    创作背后的故事

    孙老师目前有三部已经发表的作品,这些并非是他全部的创作,而是这些年来比较获得读者认可的优秀作品。关于是否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去进行创作,孙老师的回答是不会,因为“要写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题材,如果让我写仙侠、写穿越,肯定写不出来,就算勉强写出来了,也是不像样的,愧对读者。”但他却很在意读者的反馈,“只要是写文的人,恐怕没有人愿意始终默默无闻的,读者的任何反馈,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都是一种巨大的喜悦,因为至少说明还有人在关注。”

    文思枯竭是从事文学创作都会遇到的问题,孙老师当然也会如此。好在亲人和朋友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女儿更是他源源不断写作下去的巨大勇气来源。“这是个很寂寞的职业,因为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能靠自己。”孙老师表示当自己写不下去的时候会选择去散步,或者在公园里慢跑,在跑步中等待灵感,但更多的时候只能靠时间。邮箱里的退稿信也是孙老师动力来源之一,“写不下去的时候就打开邮箱看里面的退稿信,然后关掉,再开始写。也很感谢一些编辑,即使素未谋面,但他们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和鼓励。”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出风头或是交朋友,最终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你可以写,就应该去写,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开始了,就要坚持下去。”孙老师践行了自己的理念,创作之外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依旧是他长期从事并热爱的岗位;生活中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平平淡淡,照顾孩子,看书,写作,运动……

    现实中的的孙建忠

    文学中的苏扬

    “我的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想当年孜孜不倦,研究的是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但现在所写的,与此公一点儿关系也扯不上。深夜思来,真是有点对不住我的导师葛桂录教授了。”这也算是孙老师的一大转折。

    “是不是我或者其他的武侠小说作者能够让作品里出现另一个像萧峰那样的人物形象?到那个时候可能就是武侠小说的复兴时期。”武侠和历史依旧是孙老师写作的主旋律,萧峰依旧是他心中完美的武侠形象,传统武侠的复兴也仍是他的心愿,但他还是他,现实中的的孙建忠,文学中的苏扬

    《刀光侠影》

    作者/孙建忠(苏扬)

    叶枫道:“是的,请师叔教我刀法,我一定用心习练,光大本门。”

    林孤桐连连点头道:“好,好!”脸上神情依旧悒郁,却难掩一丝兴奋之情,在狭小的牢房走了几个来回后,说道:“我与你师同门学艺,不过师兄未能练成柴刀刀法,便苦心孤诣,将每一路加上几个变化,凑成四十八式括苍刀法。招式繁复,看起来倒是颇为可观,不过这种刀法只能用来对付寻常武师,要是与练家子放对,那么胜败之数,未易逆料,一旦遇上真正的高手,就有丧身殒命之祸。柴刀刀法在世上流传已有两百余年,我不能眼看着它与老夫枯骨同朽,致使一套神妙武功在我手中断绝,因此才将它传授于你,这一点你须得明了。”

    叶枫点头称是,林孤桐仰面向天,心中暗暗说道:“还有一样,师妹,你现在猝遇大难,伶仃无依,恐有一些邪魔外道将要不利于你,有枫儿在你身边,我才放心。”

    林孤桐这番心事自然不能说给叶枫听,他收敛了心神,继续说道:“你要知道,武功之中,越是大路平实的,越是贵重有用。柴刀十二路,每一路都是刚劲非凡,简单平实,但正因为这样,它也是破绽最少的刀法。你想想,如果一路刀法绵密狠辣、绝无破绽,你又如何来破解它?但一旦把它拆开,加上一些虚招和小巧的花招,它就有了破绽,使动之时,往往进退失机,刀法漫而击不中,就是因为过份拘执于这些虚招和小巧的花招,被对方看到招式中的破绽,就其弱面猛攻,实招就无法施展。只有真正的高手,才知道如何‘避实就虚’,因为敌我的虚实,一瞬间即可转换,见实变虚,也可以见虚变实,全然是实则是虚,虚到极处则移实……”

    叶枫心不旁骛,凝神静听,不敢有丝毫怠忽。林孤桐所说的既是柴刀刀法的精义所在,也有各种刀法的细致分别,就如同在叶枫眼前开启了一扇大门。叶枫越听越是惊喜逾恒,似乎每一句话都打开了他心中的一个结,宛如久在梦中,霍然而醒一般。每听到精微奥妙处,就禁不住逸兴遄飞,心中畅遂无比,几乎就想手舞足蹈一番。

    林孤桐把柴刀刀法的精义反复地解释了几遍,直到叶枫牢牢记住,这时已过了两三个时辰。叶枫默念几遍,又向林孤桐请教柴刀刀法中护身伤敌诸般精妙变招。

    林孤桐说道:“柴刀十二路,自然就有十二招,第一招叫只砍中间、第二招跟住不放、第三招乘机抓住、第四招没头没尾、第五招指东打西、第六招撞进怀里、第七招骑了上去……”一招一招说下去,一连说了十二招。

    叶枫开始时脸现诧色,到最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问道:“师叔,为什么要起这么古怪的名字?”

    林孤桐正色道:“柴刀刀法在世上流传已有两百多年,传说是前朝一位异人所创,他家境贫寒,以打柴为生,是位樵夫。这位樵夫天生神力,又多采食山中灵芝、三七等珍贵药材,时日一久,竟然由外而内,另辟蹊径,不知不觉练成了一身深厚内力。山中多虎狼,樵夫为了活命求生,手持柴刀与之相斗,十余年间,死在他柴刀之下的野兽猛禽不计其数。

    “有一天,他登上最高的山峰,看到远处冈峦起伏,苍山如屏,心中若有所悟,当即就在崖上结木为庐,苦思三年,终于以武学中自真归璞的至理,创出了一十二路柴刀刀法。从此芒鞋竹笠,四处仗侠尚义,传下了这一套神奇的刀法。这位樵夫大字不识一个,自然想不出‘仙鹤梳翎’、‘大鹏展翅’这般文绉绉的东西,但他的传人中却不乏武功文事无所不通者,代师拟了每招一十六字的口诀,以便后来者参详领悟。为了纪念这位樵夫结庐三年,卧月眠霜的事迹,就将招式名称原原本本地传了下来。你看只有寥寥数字,却是本招精义所在,你要好生领悟才是。”

    叶枫点头称是,遥想前辈耆宿的风采,禁不住悠然神往。此后,林孤桐便将柴刀刀法各招的口诀一一教给叶枫,时常就以木为刀与叶枫拆招,对各招式的精微奥妙之处略加指点。就这样,两人在阴暗卑湿的牢房里心不旁鹜,一个教的用心,一个学得专心,不觉已有数日。

    执笔书武侠情怀

    满腔热血化佳作

    闽院“侠客”——孙建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闽院身边人 | “侠客”孙建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nw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