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混沌三楼模型15“万物至理”-202007

混沌三楼模型15“万物至理”-202007

作者: 凝凡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11:33 被阅读0次

Part0 【对应课程】

创新学院-模型课15|万物至理:如何超越对立走向整合?

创新学院-案例课15|“从二元对立到内在成长”之《万物至理》

Part1【理解】概念复述

一、概述

顶级物理学家们有个信仰,他们认为宇宙有一个终极理论(“统一场论”中的四力统一),有一个极简方程,一把终极钥匙,可以统一所有的既有理论,也有人称之为大一统理论

对于孜孜不倦追求宇宙终极问题这个信仰过程被称为“万物至理”。

、知识点

(一)哲科思维哲学逻辑是反思思维的结构,也是哲科思维的核心算法,是工商文明的顶级智慧。 “万物至理”是天文学的破界创新,是整个宇宙的第一性原理。

(二)第一性原理的应用模型: 破界创新三步曲

第一步“破”原有的隐含假设

能意识到某个系统有隐含假设,就开启了整个思维成长的起点,是非常美妙的感受;可见发现识别原有隐含假设是最关键的。

方法论:从定义、本质、理论挖

理论出处(应用学科的某些理论定理)

==》理论溯源(应用学科下支撑的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

==》应用学科理论和基础学科理论,发现隐含假设

第二步“立”更深的基石假设

当前现象中有与原隐含假设存在逻辑失洽;

==》能解决逻辑失洽的可能就是更深的基石假设

第三步“见”新系统

在“立”新的基石假设后,自然能见到一片新的边界,但在个边界内的新系统则需要简单规则来构建新生态系统

(三)破界创新的天文学革命

整个宇宙观的变革,就是发现隐含假设,再把原隐含假设一一破立的过程

天文学范式转移是研究思维方式的转移,经过2个阶段:

托勒密天文学依托于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石假设构建体系

发现逻辑失洽后,”破“原基石假设、”立“新基石假设、”见“全新系统——破界创新的逻辑推演

托勒密天文学

基石假设:地心说+天体要做匀速圆周运动

地心说禁锢了整个天文学2000年之久其中根源是这个时间段西方被亚里斯多德哲学所统治。

哥白尼天文学

逻辑失洽:越来越复杂,立法偏差越来越大(现象:某年天文历法差了11天,因此当时教皇生生地把某一年抹掉了11天)

原基石假设:地心说+天体要做匀速圆周运动

新基石假设:日心说+天体要做匀速圆周运动

“打破原有隐含假设地心说,最早提出新的基石假设“日心说”;被成为开启天文学革命的伟大天文学家,及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动摇了旧范式的根基。

日心说虽然也被后世证实为错误,但新基石假设是否正确并不重要,而“破立”新旧假设这个思维的倾向极其重要;从此天文学革命被不断演化,成为天文学科研究的新范式,并且这里范式理论自己开花结果自己会长出新的理论。

开普勒天文学

逻辑失洽:依旧复杂(现象:火星也需要绕着一个中心转,那个中心在绕着地球转)

原基石假设:日心说+天体要做匀速圆周运动

新基石假设:日心说+天体要做均周椭圆运动

哥白尼天文学基础上打破”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基石假设,提出“用椭圆解释天体轨道”,最终完善”日心说“,在此假设之上推出最重要的行星三定律,后人称他为天空立法者——星星怎么转,开普勒同学说的算。

开普勒作为第谷助手,在第谷(能用肉眼观察星星最伟大的天文观察学家)去世以后,继承所有天文学资料;只引用了一个新模型,就是从地心说变成日心说。这里充分印证了,在“破”原假设,“立”新假设后,就能自然而然“见”到新系统。

(四)爱因斯坦与万物至理

1、“理论家工作分二步:第一步是发现公理,第二步从公理出发去推出结论。”@爱因斯坦

2、爱因斯坦的研究方法革命:

常规研究方法:实验==》理论==》对称性;通过可重复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理论。

爱因斯坦(理论家)方法:对称性==》理论==》实验;找到元起点的公理并且相信它,它能够带你看见新的宏大的世界;越根基的公理,新世界呀越宏大。

3、定律的定律的三要素:最小作用量原理、 对称性、 能量守恒;

4、对找到”元起点的公理“有宜的品质:

好奇心:对于给定的问题去问为什么, 好奇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探索未知的动力;

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知识是给定的内容,想象力是突破已知的力量;

灵感

直觉

美学

音乐

(五)狭义相对论

1687年到20世纪初,200+年内牛顿经典物理学是物理学根基。而在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横空出世,一年发表四篇天神级论文,其中一篇”狭义相对论“;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狭义相对论

1、“破”隐含假设

(1) 历史上的二大统一:

牛顿“万有引力”,天上地下的二元对立合一;

麦克斯韦“电磁波”,统一了电力和磁力;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2)打破隐含假设有一个方法,识别“逻辑失洽“;

当爱因斯坦发现,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不相容,逻辑失洽;冲突使之精神紧张,坐卧不安;顶级科学家的敏感度。

Unification,把过去认为独立的东西,合成为一个东西——破二元对立,是伟大的成就。

2、“立”基石假设

(1)基石假设一:相对性原理——对称性始于伽利略,爱因斯坦放大为基础定律:相对性原理;所有自然规律在一切于匀速参考系当中都保持不变。

(2)基石假设二:光速不变——始于16岁时思想实验:用光的速度去追光会怎么样?

历史二大统一的逻辑失洽:

按照牛顿运动定律:用光速据追光,只能看到静止的电磁波

而克斯韦方程种:光是电磁波,光速永远是c

新基石假设:”光速不变“作为新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元起点、绝对参考系

3、“见”全新系统

(1)演绎推导:

1)佯谬的实质问题:光速和时间哪一个是绝对参考系?

牛顿经典物理中时间是绝对参考系、第一性原理:速度=距离/时间;任何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函数

爱因斯坦理论中光速是绝对参考系、第一性原理:光速=光距/时间;光速不变,时间反而是相对变化的

2)推演结果: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光速运动,时间停止

(2)在新基石假设上看见并构建:狭义相对论

(六)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十年以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1、”破“隐含假设:牛顿力学的隐含假设:是引力本身——逻辑失洽;

2、”立“基石假设:

基石假设1:等效原理——惯性力场与引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

基石假设2:广义相对性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取相同的形式。

3、”见“全新系统:广义相对论

(1)演绎推导

地球围绕太阳转:大质能的物体会造成周围的时空场弯曲,在最小作用量原理下做弯曲运动;

万有引力不是真正的力,只是时空弯曲的表现@爱因斯坦——引力非真正力,彻底颠覆牛顿的经典力学

质能==》时空弯曲==》惯性运动

(2)全新系统:广义相对论

、秒懂案

宇宙大爆炸:”万物至理“如推导出宇宙原初,奇点大爆炸后,给与整个人类对于宇宙认识的初始值;让人类的所有认知有了最初的元起点的根基。

、应用场景

1、企业商业场景

通过发现识别原有商业系统/体系中的逻辑失洽,探寻到更深一层的新商业基石假设,看见新的商业机会及边界;就有可能在其中以先发优势构建新的商业系统及场景。

2、个人发展场景

通过化解人生观点或生活场景现象的二元对立,从中获得自我理解及自我接纳,从让心更笃定更安宁。

、关键步骤

"万物至理"是追求终极问题的一把终极钥匙,可以统一所有的既有理论,即——发现元起点假设,两种方式:

1、理念世界: 从高于哲科思维的找系统第一性原理:元起点的公理

2、思想实验: 脑子中做纯逻辑推演——公理思维。

Part2【思考】思考及感受

      “我们不是生活在客观世界,而是生活在思想家为我们打造的思想世界里边”@王东岳是近几年来让我最感触的。由于大脑耗能过大的求存因素,人类都必须要有个被整顿过的框架来抽象简化的认识客观世界,而这个被整顿过的框架就是王东岳老师说的"思想家打造的思想世界",这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而并不自知,但却是高度影响我们日常思维方式和选择。在这样的不得不需要"认知框架",选择什么样的框架?如何选?植入思维后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如果不行,又如何拓展升级更新?这些是在之前萦绕在我脑子的问题。

        在非连续周期越来越频繁的快速变化时代中,一层不变的思维模式终将会和整个社会环境逻辑失洽的,只有不断成长才能更好的生存。那如何能让整个思维不断的成长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这次 "万物至理"课程中“能意识到某个系统有隐含假设,就开启了整个思维成长的起点”,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每个事物、系统都有个隐含假设,如果能够不断刻意练习识别不同事物系统的隐含假设就能从这个事物系统边界外认识它们,也是不断自我突破思维边界的起点。

      非常凑巧的是从助教营第一阶段作业开始自我要求:对每个应用类思维模型都需要深挖出这个模型的前提假设和应用边界,并且找到了比较适合我的方法论:

1、理论出处:找到这个模型的理论出处通常是某个应用学科的理论或定理定律;

2、理论溯源:从这个应用学科的理论溯源通常是这个应用学科下更底层的基础学科的重要理论或定理定律;

3、前提假设:从应用理论和基础理论综合识别模型的前提假设;

4、应用边界:前提假设是应用的前提,也是应用的边界;

5、失效边界:应用边界是A失效边界则是非A;

6、避坑注意事项:从2类思考,会失效的应用情况以及高适合的应用条件;

(1)会失效的应用情况:失效边界和应用场景结合出可能会失效场景;

(2)高适合的应用条件:应用边界中高适配的条件和应用场景结合出的应用场景。

用这个方法论目前初步完成11个应用模型边界探索;也将继续不断的迭代更新自我的认知;

以识别“前提假设”式成长,是突破非连续性的自我成长的起点。

      朱丹老师课程中“破二元对立”给我展现在个人生活工作中实际运用场景;特别是在生活方面:人生大部分的烦恼矛盾,如果从现象层面向下探寻下会发现很多都是某些因素的二元对立,才形成非黑即白,非赢即输的零和博弈;在“破二元对立”后,大概率从中获得自我理解及自我接纳,从让心更笃定更安宁;重新获得人生及生活的从容自如。

            在课程学习时我有个疑问:“万物至理”名词还是动词?

如果是名词,“万物至理”则是这类大一统理论的代名词;

而我个人更愿意相信“万物至理”是个动词:

是对于孜孜不倦追求宇宙终极问题信仰过程的本身被称为“万物至理”;

对我更是从三楼第一性原理(混沌定义)跨上四楼理念世界起始小阶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混沌三楼模型15“万物至理”-2020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sk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