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原创)

作者: 民民爱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19:27 被阅读0次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所以这个好像没表达出完整意思的短语就成了《论语》的名篇。

    想到这个短语是因为我脑子里想到了很多以“学而”开头的古代名言,倒不见得都是《论语》里的,但是对学习的目的、方法、意义,却都有着很深刻的阐述,搜集成篇,倒也不错。

    就以我自己认为的境界由低到高的梯度,加以阐释吧。

    “学而优则仕”。在古人看来,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并不是真的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而是认为知识就是金钱,“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但是知识与这些物质的兑换是要有个中间环节的,那就是“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要经过朝廷这家全国最大垄断机构的筛选,才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逆袭。特别是自隋唐时科举制确立之后,读书人的出路愈发单一,只有仕途被认为是正途。唐太宗得意地笑:“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

    在我看来,这却是学习的最低境界,因为它太功利了,太实用主义了。虽然现在的学生所学的内容已经不再只是古代读书人学的经世之学,而是各种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学而优的出路也不只有仕途,但是很多人依旧在用“学而优则仕”指导自己或别人的人生。努力学习、考上名牌、进入上流社会、实现阶层跨越,这都没毛病,并且值得鼓励,但是如果学习的目的只是这些外在的东西,一则只靠利益诱惑的坚持很难持久,二则人很容易在学海中迷失自己。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人生,你不感觉太单薄了一些吗?

    “学而不思”。这是很多人的学习状态,或者说是学习态度。将自己在大脑改造成了硬盘,有什么知识只管装进来就是,高级一点儿的会时不时整理一番,不高级的就让所有知识碎片化地储存在大脑这个硬盘里,等待着岁月将它们删除。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只说前半句,指的是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理解知识或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知识而陷入迷茫。学习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运用才是,而在学习与运用之间,横亘着思考。有的人觉得不学习对不起自己,这已经比那些不学习也无所谓的人要进步多了,但是总希望别人将嚼好的馍喂到自己嘴里(这也是社会上很多“十天精通……”速成班兴起的原因之一),少了思考这个消化环节,自己对知识并不能真正掌握,大脑的功能也会退缩。“罔”就是临床表现。

    “学而不厌”。孔子的一生,自从“十五志于学”开始,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输入才有输出,孔子的诲人不倦,是建立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之上的。一辈子学而不厌的人,一定是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诲人是乐趣之一,是知识运用层面的,思考是乐趣之二,是自我提高层面的,真正领会到这两方面的乐趣,是个人都会学而不厌,当然这里的学习不见得非得是书本知识的学习。

    “学习时习之”。后半句是“不亦乐乎”,看来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关于“习”,有人理解为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的要义不在于温故,而在于知新,要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东西,或者是知识的扩展,或者是方法的提高……也有人理解为实习,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看到世界因自己而改变,相信乐趣一定会更大些。

    两种解读都有现实意义,千百年来,我们不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与世界相处,与自己相处吗?

    “学而后知不足”。原句出自《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说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你所掌握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外是你不掌握的。圆越大圆周越长,圆与外界的接触越多。也就是说你所学知识越多,才会越发知道你不了解的东西更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原则上讲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都在坐井观天,但我们要努力将井口开大一些。

    关于“学而”,你还了解多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sn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