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汉室“皇叔”——刘备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对三国人物的性格分析。《三国演义》,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本篇文章小编主要讲“皇叔”—刘备。
细心的小伙伴们可能注意到,小编在题目上加了引号,对于刘备是否是皇叔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小编更倾向于刘备不是皇叔,但我在这里不做过多解释,好了,回归主题,刘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个就是刘备哦。
他可是打野大将哦。。。额(⊙o⊙)…,不说游戏!!!
刘备简介(小编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不是复制滴)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好啦,完事了,是不是很简单,别着急,往下看。
在小编眼里,他谦恭待人,不善言语,喜怒不行于色,志向高远,善于用人,以仁德著称于世。明代大臣张辅评价刘备说:“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妥妥地赞美啊!
首先,他志向高远,刘备幼时与同伴玩乐,指着院子内的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的确,他最后做到了,刘备一生以“匡扶汉室,济世安民”为己任,为之不懈奋斗,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成为一代帝王,与魏、吴鼎立。在这方面,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他谦恭待人,三顾茅庐的例子,黄忠、严颜归降时他亲赠铠甲与他们等等,数不清的事情都证明刘备是一个谦恭的人。但是在关羽被杀后,他为什么不听马良、诸葛亮的话,一意孤行呢?
刘备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是最重要的,高于一切,要知道当时他已经称帝了,肩负着这个国家的重任。关羽死后,他决定讨伐东吴,诸葛亮等力谏,这时张飞来了一句“大哥,谁不让报仇,哪个阻拦?”刘备一听更加坚定了伐吴的态度,这不仅违背了诸葛亮出山时“联吴抗曹”的既定政策,又给了魏国有机可乘,诸葛亮再次劝谏,刘备全然不听,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竟大发雷霆,禁止其他人劝谏,一路上蜀军跋涉万里,扎营时连营七百里,说出了“朕也颇知兵法”的大话,不听马良的劝告被陆逊火攻击溃,败逃回国。为什么这时的刘备不再谦恭待人了呢?
他为了保持自己的信用,为了标榜自己对于三兄弟的一种誓言,不顾百姓,不顾国家,执意伐吴,结果大败而归。“为天下者不顾家”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他的错误。还需注意的是,在关兴、张苞取得一场胜利后,刘备当着众将的面说:“英雄出于少年,昔日与朕征战的众将皆老迈无用,有二位贤侄,朕定能扫灭孙吴。”这是他非常严重的一次失言,平常话不多的刘备,如今却滔滔不绝,这间接导致了黄忠的死亡,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黄忠的死完全是刘备的责任。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如今的刘备已经和当初请孔明出山时的刘备不同了,他不听劝谏,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与当初的袁绍有几分相似。对于今天的我们,刘备的行为又有什么启示呢?
当一个人对自己太过自信时,就不大会听取他人的建议,就会一意孤行,这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后,一下子骄傲的上了天,把其他人不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往往会失败。就像守荆州时的关羽,过分自信,结果败走麦城。所以在学习、工作中对事情一定要适可而止,心中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这就是中庸之道。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第一,夷陵之战被陆逊击溃后,本就实力薄弱的蜀汉更加雪上加霜,诸葛亮只好采用以攻为守的战略,先后六次起兵北伐,却都未有大的成效。
第二,诸葛亮《隆中对》时是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等中原形势有变,从汉中出兵直逼长安,首先刘备就丢了荆州,孔明去世后,刘禅无能,最先变的是蜀汉,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第三,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其说:“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刘备请诸葛亮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当时的经济、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即使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也没有统一,最终刘备可以偏安一隅称帝,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嘟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嘟嘟夫;新浪微博:嘟嘟夫-无极之谈。相信您会大有收获,谢谢。
点赞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