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佛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报应,从来不虚。
我们此时的遭遇,其实都是自己曾经种下的果。人常抱怨,便是在累积恶果。
佛家常说,我们说过的每句话,都是一个善恶之因。
抱怨,很容易招来灾祸。
正所谓:任劳是消业,任怨是积福。
不抱怨,便是在消业积福,好运也就随之而来。
抱怨是丧志之始
《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做人,身居上位不仗势,身居下位不攀援,患难之中不抱怨,才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安然自得。
人生如意与否,其实就看自己。
佛经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他觉得种田实在太苦了, 总是抱怨这种清苦的生活,渐渐地,连田里都懒得去了。
他决定去佛像前,日日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发大财。
为此,他将田给了弟弟,并吩咐他好好种田。
佛祖见了,化身为他的弟弟。
和哥哥一样,站在佛像前,祈求道:“佛祖保佑,佛祖保佑,请您让田里自己长出庄稼吧!”
哥哥听完痛骂道:“你不去播种,庄稼怎么能长得出来!”
这时,佛祖现身,对他说:“对啊,你没有播种,怎么会有收获呢?”
抱怨,能让人丧失志气。人生从来都是如此,播种什么,便得到什么。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日子凄惨,命运坎坷,而她肚子里也装满了抱怨,逢人便要诉说一番自己的不幸。
最初,人们还会安慰几句。但日子久了,人们便厌烦了。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事实如此。
你所有的抱怨,与他人无关。可这些抱怨,最终都会化为伤害自己的利刃,将美好的生活,切割的支离破碎,除非停止,否则无法挽回。
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这个改变的契机,就在自己身上。
抱怨是败德之行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抱怨,就是在败坏自己的口德。
口德不好,运势便毁了。
抱怨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
汉武帝时期,窦太皇太后离世,侄子窦婴自此赋闲在家,汉武帝的舅舅田蚡重登宰相。
一时间,只剩窦婴的故友灌夫还在与其来往。这灌夫见多了趋炎附势之人,对田蚡很是不满。
这天,灌夫姐姐身故,便身着丧服来到田蚡府上。田蚡见了玩笑道:“原想约你一同去窦婴府喝酒的,如今见你一身丧服,怕是不能酒宴了。”
灌夫一听,即刻回答:“择日不如撞日,明日一同前去就是了,在下不介意什么丧服不丧服的,愿意奉陪!”
随后,灌夫便去通知窦婴。窦婴第二日清晨便开始准备酒宴。
田蚡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眼见得日上竿头,还不见其身影。灌夫急了,来到田蚡府上寻人,却见那田蚡还在睡觉,心中积了一肚子怨气。
当田蚡来至宴上,酒过三巡,灌夫的怨气终于收不住了,对着田蚡连番抱怨,很是数落了一通。
田蚡自忖堂堂当朝宰相,怎能被一个闲客数落至此,心中很是不快。
不久,田蚡就向武帝上奏,弹劾灌夫辱骂自己,将灌夫处死了。
人一旦心生抱怨,那情绪就会难以克制。情绪失控,灾祸不请自来。
抱怨是给自己埋下祸根,抱怨君子,损福;抱怨小人,惹祸。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
停止抱怨,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
抱怨是结仇之源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
当你开始抱怨,你会发现周围有许多需要抱怨的事:烦人的交通、刻薄的上司、难缠的客户……可你要是不抱怨,也会发现乐事也不少。
由此可见,抱怨不仅不用,还会让生活更糟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请客,约定的时间已过,却还有大半客人没来。
主人心中焦急,忍不住抱怨道:“怎么回事,该来的客人还不来!”
一些客人听完想着,那这意思是自己不该来呗,于是就走了。
主人一看,走了不少人,怨道:“怎么不该走的人都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心想,意思是我们该走了呀,于是又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比较亲近的朋友了,朋友劝他:“你这些抱怨的话其实很伤人的。”
主人大呼冤枉,又气又怨:“我又不是让他们走!”
朋友听完很是生气:“不让他们走,意思是让我走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从此再也不来参加这人的宴会了。
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亦是,怨人者,人恒怨之。
抱怨一分,别人回给你的只能是加倍的怨气。不说怨话,不伤害他人,才能越活越有福气。
《百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
从前有只猕猴,手里握着一把豆子。
走的路上,掉了一粒,猴子放下手里的其余豆子,弯腰去捡,等到起身的时候,放在地上的豆子全部被路旁的鸡鸭吃光了。
抱怨就像一颗豆子,为了这一颗豆子,丢弃了快乐和宁静,换来的却是无边的束缚。
放下抱怨,活在当下。
战国时期,荀况曾写下这样一句话: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改运,从停止抱怨开始。
这世上一切,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我们双手空空而来,在这人间走一趟,无论得到多少,都是意外之喜,所以毋需抱怨。
积好福德,必有好运。
别错过日落和夕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