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法杂论

书法杂论

作者: 山高人小 | 来源:发表于2016-11-05 23:39 被阅读0次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为什么只有中国文字能形成书法,究其原因是由中国的文字和书写工具所形成的。中国文字的特属性形成了书法的形式意味。(六种造字法: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书写工具毛笔的特属性产生了丰富的笔法体系,当两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变成人们欣赏的对象时,他便成了一种艺术。所以书法艺术包会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意味(五种字体:篆,隶,行,楷,草)另一种形成中国书法的精神体系。

   汉字是古老先贤对宇宙的图式看法,有古人的哲学思想,所以当汉字书写带有物像法或人格向征的时候,汉字书写便成了艺术。

  仓颉造字到篆书的形成。秦以前的文字叫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铭文,石鼓文)秦时的官方文字叫小篆(小篆由李斯和胡母敬一整理编辑。)所以李斯应该是最早的书法家了。其实秦朝时八体皆备了。只是篆书得到统一和规范。由于军情的紧急,边防小隶陈邈为节省时间,快速简写了篆书便形成了隶书的稚形。隶书到汉时也发展到了顶峰。这段时间的字成横向发展,字形略扁,我们评定为高古一类。到了东西晋时,王義之时代改横向纵向发展,变扁方字形向竖长方发展,笔法也丰富了,有了提按顿挫的新笔法,讲究圆起,方起,中锋用笔,方收,圆收等。也讲究结字方法:平中见奇,险中求稳。注意笔画间的避让穿插,呼应对比,使书法技法有了新的飞跃。行书在这个时期巳经成熟,王義也成了书圣。

   到了唐代,在晋时的书法基础上楷书和草书也达到顶峰。这个时期五种字形已发展完毕。宋元明清就难于再发展了。只有在技法上有所发现和创新。所以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清人尚态,现代人尚式罢了。

 书法的线形由大篆的两头尖到小篆的两头圆再到晋唐的两头或方或圆的变化。晋朝书法用笔特征是衄扭,裹束,搅转。毛笔铺开,压得很低,万毫齐发,有明显的碑味,有武人果敢骨粳的风格特征。据说唐颜真卿,宋米芾具有晋人书风,此二人都是武人或武人之后。其舍谓必得晋人精髓。

 其实本人认为宋苏轼才是得书法之大成者。书法在古代却是上层建筑附庸风雅的游戏。每个字写得风韵十足。字字珠肌。个个都成美女,反而是种缺憾。请看苏轼《寒食帖》每个字或大或小,或美或丑,或正或斜仿佛生活中的各阶层的人,有对比,有快乐,有痛苦。字与字有冲突有矛盾就像生活在当时的人一样。苏轼的书法反映的就是一个社会。这种书法我认为才是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

  • 书法杂论

    6-19 楠:每日练习一组字,不要什么精炼2-3个字,那样会很枯燥,往往效果不明显。每组5、6个字,这样一不会枯燥...

  • 书法杂论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为什么只有中国文字能形成书法,究其原因是由中国的文字和书写工具所形成的。中国文字的特属性...

  • 说白伤寒论第一讲 说白伤寒论前言 郭生白

    今天我开始说《伤寒论》。本来叫《伤寒杂病论》,晋朝的王叔和分成《伤寒论》和《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分不开的,整...

  • 《说白伤寒论》学习笔记01:前言

    学习笔记01 (1)《伤寒论》原来叫《伤寒杂病论》,被分开了,一个叫《伤寒论》,另一个叫《杂病论》。但实际呢,伤寒...

  • 2017年计划

    1黄帝内经 100遍 2.伤寒杂病论 150遍 3:背会伤寒杂病论前面 4桂本伤寒论 5:针灸 背诵 背诵两...

  • 杂论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让你觉得话不投机三句多,但是很无奈我们还必须跟他们打交道!他们往往脆弱而敏感,会吧别人的一句玩笑当...

  • 杂论

    抄了一天教案,手疼。 这是自从上了大学就么有出现过的事。 偷过的懒最终都会双倍奉还。 有些道理必须经历了才明白。 ...

  • 杂论

    陇上云车不复居, 湘江斑竹泪染余。 谁念衡山烟雾里, 空看雁足不传书。

  • 杂论

    如今走上这条不归路,为了面子也要走下去;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何其的无助,远比想想的困难;曾将幻想,豪情壮志,满...

  • 杂论

    我,被人骂了。 言语粗劣,字眼肮脏。 不过有那么多人给予我温暖,一点也不觉得孤立无援了。 我真的有什么有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杂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v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