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荣顺闲谈
富士康登陆A股,郭台铭如何打造代工王国?

富士康登陆A股,郭台铭如何打造代工王国?

作者: 洪荣顺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21:37 被阅读2次

    文章 | 伊甸网(edenw_com)洪荣顺

    富士康走绿色通道快速登录A股,郭台铭在创办鸿海精密及富士康的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创业者学习借鉴的?

    大家好,我是伊甸网 CEO 洪荣顺。

    今天我们来聊一家企业,一位企业家。这家企业,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应该都听说过它,但是不知道它生产什么产品。这位企业家,从穷小子到台湾首富用了 35 年的时间。最近,这家企业登录我大 A 股,估值 6000 亿。这家企业,享受了 A 股的几个特权光环:最快 IPO、特批、募资额创近三年新高、唯一一家募资额超过 200 亿的科技企业。

    相信最近有关注新闻的,应该知道这家企业是谁了。那就是全球代工大王:富士康。

    富士康,大家应该很熟悉吧?

    以前我没用苹果手机的时候,也听说过,但没怎么关注,只是知道这是一家员工经常跳楼的工厂。

    后来使用了苹果手机,或多或少关注一下苹果的新闻,也逐渐关注到富士康的新闻。

    再加上《舌尖上的中国》对富士康的介绍。现在到处可见富士康的消息和新闻了。

    大家好好想一下,你们听说过富士康的哪些产品?或者说,除了代工之外的独立品牌产品。好像没有,至少 C 端的、民用的产品是没有的。

    所以,现在大家对富士康的印象就是 iPhone 工厂。

    但是,从招股书申报稿来看,手机只是业务中的一小部分。当然,我们今天主要不是探讨富士康靠什么赚钱,只是要告诉各位写文章的自媒体,别再写富士康靠苹果而活了。写这种文章之前,应该至少要先看看财报。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在富士康的发展过程中、郭台铭的创业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先简单说一下富士康的上市主体,富士康在 A 股的上市主体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注册在深圳的台港澳与进内合资公司,注册时间是 2015 年 3 月 6 日。而富士康在 2018 年 2 月 1 日就提交招股说明书,也就是说实际正常经营未满 3 年,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富士康走了绿色通道的原因之一。

    富士康的绝对控股股东是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注册在台湾的公司。具体股权结构就不说了,相当复杂。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详细看一下招股说明书。

    好了,我们来说说郭台铭。

    话说,1974 年,还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的郭台铭,有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认识一个外商,有一批塑料零件的订单。70 年代是台湾经济即将腾飞的时候,那时候的郭台铭认为,有贸易就必须有工厂。如果接下这个订单,顺势办一个工厂,肯定赚钱。

    于是他就出资 10 万新台币,和朋友在台北县成立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

    这 10 万块是他母亲给他的,有人说是结婚用的钱。这已经不重要了,反正结果就是搞不下去了。股东也退出了,公司快倒闭了。

    但是郭台铭不甘心,想自己把工厂顶下来。

    于是,他向岳父借了一笔钱。这笔钱,具体数额是多少,应该没人知道。反正网上有人说是 100 万新台币。

    这里要提到郭台铭的第一任妻子:林淑如。富家女,绝对的白富美。而他们也正是在 1975 年结的婚。

    总之,郭台铭一个人把鸿海工厂顶了下来。但是,工厂是有了,生产什么呢?

    那时候的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于是鸿海就生产了黑白电视机的按钮。

    1975 年,公司改名鸿海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视机高压阳极帽组件。

    总之,鸿海的起初业务主要是家电的零件。后来,家电行业逐渐衰落,计算机兴起了。

    鸿海开始从制造导向时代走向市场导向时代。

    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以“量大、低价”为策略,迅速占领市场,成功打造出“连接器王国”。

    1982 年,公司更名为现在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1985 年,郭台铭创办自有品牌富士康,鸿海首度入榜台湾制造业 1000 大公司。

    1988 年,公司台湾地区员工达到 1000 人,年营业额突破新台币 10 亿元。

    1989 年,鸿海位居台湾制造业 1000 大企业的第 294 位。

    1991 年,鸿海股票在台湾上市,富士康作为鸿海旗下的代工品牌,开始承接台湾以外的代工订单。

    1988 年,郭台铭赴深圳考察投资环境,并且在深圳的宝安区建立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1998 年,库克开始担任苹果公司的运营主管,库克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整顿苹果公司的制造和分销网络。库克发现,当时苹果公司成本控制得并不好,生产周期时间也不理想,苹果公司的工厂成本高但生产效率却很低。因此,库克开始考虑雇用外部制造商。

    于是,2000 年,鸿海就开始接手生产 iMac。

    这就是郭台铭大概的创业史,以及鸿海和富士康的简单发展历程。

    我们在看别人成功的创业历程的时候,不仅要欣赏,还要学习,不仅要复制,还要会粘贴。

    郭台铭的起步,除了母亲给的 10 万,还有岳父借的数额不详的资助款。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也是我之前有提到的,创业之前,你是否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不知道郭台铭的母亲在拿这 10 万块的时候,是否经历过什么样的内心挣扎。母子之间,是否有过什么样的争吵。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能拿出 10 万新台币确实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再者,来自妻子、来自娘家的支持。有人可能会说风凉话了,这不是靠老婆吗?

    我想对这些人说这么一句话,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放眼古今中外,在这些成功的男人背后,哪有不默默付出的女人?有的是在能力上给以帮助,有的是在精神上给以帮助,更多的是在金钱上给以帮助。

    著名导演李安,失业在家六年,靠老婆养活。还有李彦宏背后的马东敏,马云背后的张瑛,周鸿祎背后的胡欢。他们的成功,都有老婆的一半功劳。

    如何把握好制造导向和市场导向?

    从狭隘的角度来理解,制造导向是我在擅长的领域做好产品,市场导向是我在市场需要的领域做好产品。

    两者都没有错,但是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而变化。

    创业之初,由于精力、资金、人脉等方面的限制,想快速并成功抓住市场的基于,不可能也不实际。你只能在你擅长的领域里做好产品。

    企业逐渐发展,有一定的市场和资金的积累,特别是你已经逐渐从菜鸟逐渐变成老鸟。这时候你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市场,去享受市场带给我们的红利。

    如果当年李彦宏放弃自己擅长的搜索领域,而投入到当时也刚起步的杀毒软件行业。我相信,可能不会有今天的百度。

    但是,靠搜索起家以后的百度,就可以涉足其他行业,社区、杀软、O2O 等等。

    马云也是,如果你看到当时的他,你也绝对不会想到他能在电商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他学英语,他是老师,有特有的演讲能力。因为会英语,他有了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因为有天才的演讲能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他召集了一帮死心塌地的小伙伴。

    他从电商起家,再涉足到互联网的各行各业。同样的,如果他当时不做电商,可能也做不好其他的,包括翻译社。

    你们可能会说,当时电商是正道啊,是未来的趋势。这样一来,不就也抓住了市场的需求?

    没错啊,但是市场需求不仅仅是电商,也不仅仅是搜索或者杀毒软件。但是,能在这么多机会的市场里先抓住一个自己能做的、自己擅长的,这才是正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富士康登陆A股,郭台铭如何打造代工王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vq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