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5

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5

作者: Annig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05:34 被阅读0次

1.(单选题)刘时中以写实的创作态度,反映元代民众在灾荒中的苦难的作品是()

A《大龙湫记》

B《[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C《[双调]殿前欢》(楚怀王)

D《岳鄂王墓》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赵孟頫的作品集是()

A《松雪斋文集》

B《雁门集》

C《遗山先生集》 

D《静修集》

正确答案:A

3.(单选题)既是大书画家,又是诗人的元代作家是()

A邓牧

B刘因

C赵孟頫

D萨都剌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赵孟頫《岳鄂王墓》中,与“南渡君臣轻社稷”构成对比的是()

A天下中分遂不支

B中原父老望旌旗

C水光山色不胜悲

D英雄已死嗟何及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赵孟頫《岳鄂王墓》诗中,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的两句是()

A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B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C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D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正确答案:D

6.(单选题)高明《琵琶记》写的是()

A《琵琶行》故事

B赵五娘故事

C蔡文姬故事

D王昭君故事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柔克斋集》的作者是()

A赵孟頫

B高明

C杨维桢

D萨都剌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楚人养狙》中,狙公形象的原型脱胎于()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9.(单选题)刘基《楚人养狙》是一篇()

A小说 

B散文

C戏剧 

D寓言小品

正确答案:D

10.(单选题)《楚人养狙》中,对不公平待遇发起反抗的是

A狙公

B老狙 

C小狙 

D众狙

正确答案:C

11.(单选题)《项脊轩志》以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作结,其目的是表达()

A对少年生活的怀念

B对项脊轩的纪念

C对祖母、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念

D对亡妻的思念

正确答案:D

12.(单选题)《项脊轩志》有一段问话:“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说这番话的是作者的()

A祖父

B祖母

C父亲

D母亲

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里所描写的是

A父亲

B母亲

C祖父

D祖母

正确答案:D

14.(单选题)《报刘一丈书》作者所理解的“世所谓上下相孚”是指()

A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

B才德称位

C权钱交易、同流合污

D下级思念上级

正确答案:C

15.(单选题)《报刘一丈书》中所写的“权者”是指把持朝政的

A贾似道 

B秦桧 

C严嵩父子 

D魏忠贤

正确答案:C

16.(单选题)袁宏道《虎丘记》:“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这里所写的景象是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正确答案:C

17.(单选题)袁宏道《虎丘记》写虎丘月夜斗歌,最后一个层次是

A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B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C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D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正确答案:A

18.(单选题)袁宏道《虎丘记》中,引发作者“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感慨的现象是

A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B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C一夫登场,四座屏息 

D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正确答案:D

19.(单选题)张岱《柳敬亭说书》中云:“余听其说景阳岗武松打虎白文”,这里“白文”一词的含义是()

A说唱相兼的说书

B有音乐伴奏的说书

C只以白话文表演的说书

D只说不唱的说书

正确答案:D

20.(简答题)简述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触及重大社会问题的特点

参考答案:(1)作者以写实的创作态度,反映元代民众在灾荒中的苦难。

(2)作者情感炽烈,对灾民的悲悯,对奸商的憎恶,对贪官的愤恨,和对高监司的由衷感激,渗透于整篇作品。

充分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爱憎分明的强烈正义感。

21.(简答题)赵孟頫《岳鄂王墓》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七律是瞻仰岳飞墓时所作,作者对宋金对峙的历史进行了反思,对岳飞蒙冤屈死表示极为沉痛的哀悼,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恶果表示强烈愤恨和深深遗憾。

22.(简答题)简述赵孟頫《岳鄂王墓》一诗的主旨和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1)主旨:对岳飞屈死表示沉痛哀悼,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恶果表示强烈愤恨和深深遗憾。

语言特色:此诗语言平易,不假典故而含蕴丰满,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3.(简答题)分析《琵琶记·糟糠自厌》中赵五娘的形象

参考答案:(1)《糟糠自厌》是刻画赵五娘形象的一场重头戏。赵五娘吃糠,是在公婆年迈、丈夫不归、连年灾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舍此而外别无他途的一种必然选择。

(2)吃糠本已痛苦,被婆婆误解和埋怨是更深的痛苦,但所有痛苦赵五娘都独力担荷,毫无怨言。

(3)她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妇女善良纯朴、任劳任怨的美好品质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4.(简答题)简析《楚人养狙》一文在叙事中展开对话的特点和作用

参考答案:(1)在叙事中设辞问答,小狙与众狙对话,小狙连发三个反诘,步步推理;

(2)在问答中展示众狙由浑噩到觉醒,由觉醒到反抗的过程,颇具说服力;

故事结局因此有了必然性,也带上了讽刺色彩。

25.(简答题)简析归有光《项脊轩志》末段描写枇杷树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于一棵枇杷树,移情于物,由对物的联想,引发对往事的伤

怀和对妻子的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26.(简答题)《报刘一丈书》写了哪几类人?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作者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并将其放大,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三种人物形象:干谒

者夤缘钻营、奴颜媚骨;当权者的骄横贪婪、装腔作势;守门人的刁钻奸猾、蛮横

势利。

(2)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三种人物的丑恶嘴脸,并揭露出他们的肮脏

灵魂。

27.(简答题)简述张岱《柳敬亭说书》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1)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却先说他外貌的丑

陋,再以王月生作比来衬托其说书艺术非同一般。

文章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其他说书人反衬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ya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