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面试,顺便回学校一趟。还是很想念大学时候在双福校区的生活。打球打个饱,吃饭也很香,环境也很好,完全是梦中理想地方。
面试今天第一次聊了一个多小时,那个老板很有意思,还比较投缘。聊了些书,聊了些故事,聊了些过往。学到一个好故事很值得去这一趟。
某地正在建一座大教堂,有三个石匠在干活。一天,有人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满怀憧憬,仰望天空空说:“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10年之后,混口饭吃的石匠没什么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只能去别的地方混饭吃了;第二个石匠的手艺倒是越来越精湛了,但仍然只是一个石匠;第三个石匠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了更多的大教堂。
对于这个故事,大家有很多的解读,今天我们不关注三个石匠个人的命运,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谈谈目标管理。
对于教堂的承建商来说,其目标当然是顺利建成大教堂。但从三个石匠的回答来看,只有第三个石匠清楚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对此还充满激情。另外两个根本不知道或者漠不关心,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目的。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混口饭吃的石匠肯定是磨洋工、混日子,他才不关心教堂呢。第二个石匠在乎的是他自己的技术,当然是反复练手、慢慢雕刻,至于说进度、至于说材料浪费,他才不关心呢。如果都是这样的石匠,承建商不亏到吐血才怪呢!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企业并没有制定清晰的目标、或者没有对全员进行目标的宣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人手紧缺了才招人,紧急的时候手续没办完就上岗了。曾经有企业新员工就被外派服务,和甲方沟通时连公司的名称和老板说的都是老东家。对公司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哪里会知道公司的目标呢?
二、人员招聘的时候,我们没有很好地进行筛选,或者是没有明确的筛选标准,更没有基本的培训。否则第一个石匠应该不能入职,第二个石匠如果培训好了的话是有可能成为第三个石匠的。
德鲁克首度提出了目标管理的理论。企业的员工、部门、管理者等都有各自的目标,但站在企业的角度,所有的工作目标必须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来设定、来执行。有时我们会发现,管理部门为了追求制度完善、或者闭环管理,往往忽视了业务部门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导致公司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缺乏灵活性,错失商业机会。业务部门也可能借口外部原因,不愿意遵守内部管理的改进,导致企业管理无法升级。要克服这些内耗现象,我们需要强调公司的整体目标,也需要选用第三个石匠这样有全局视野、明白整体目标的人来承担部门的领导责任。
三个石匠的故事,看似平常,但其内涵丰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