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声的两小时,时间过得很慢之余,也带有治愈。我是个手语在学者。我的老师,是名全聋人士。
手语在不同国家地域,因着各自的文化,逐渐演变成属于自己的一种语言。因此各个地方的手语并不相通,如美国手语使用者和中国手语使用者在沟通时是存在不解和障碍的。因为疫情,马来西亚手语协会开放线上课程。每周无声的两小时,似在惊涛骇浪的洪流中按下了减速键,因此可以暂时平息自己在潮水当中,然后学习、交流,以不曾接触过的方式。
大三实习在建中中医院,我遇见过一个急躁的妇女。她是位听障人士,比划着手语给身边的家人,家人再将她想表达的翻译给我。我们是这样沟通的。 她的急躁或许和没有人懂得她所想表达的心情有关,所以在家人离开时候她的急躁感更为明显吧。我不能感同深受,但我体会到了无力感,就类似现在疫情带给人们的感觉吧。
创办人简述创办协会的历史,初衷是达到 “deaf guide deaf”。她让学员们自我介绍并分享学习手语的原因。有同学说因为想多学一个语言又可以帮助听障群体,有同学是之前已经参加过,也因为亲人朋友等。和我类似的是一位空服人员,她在一次飞行当中遇见了一位听障人士,她说她渴望想和他沟通。几个月下来,虽然要完全诠释并进入状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慢慢接受脸部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是手语沟通的必要元素,也体会到了有话说不出的无助。
当所想表达却无人理解时应该会很失落吧;当想寻求连接却得不到回应,那会是感到孤单的原因。
那是几个月前的第一堂课,我想起那位急躁的妇女。于是我终于开始学习新的语言也还是没有征服粤语的勇气。
你接触过听障人士吗?冷知识:盲人和聋哑人士是无法直接沟通的哦哈哈。
今天的你好吗?
这里下了整天的雨,凉爽之余也很惬意。明天,我想写一些孤独,也想祝你有个轻松的下午和夜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