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人民广场
易中天中华史 先秦 卷二国家(15):文化的力量

易中天中华史 先秦 卷二国家(15):文化的力量

作者: 为你写思的哥布林 | 来源:发表于2023-12-12 06:10 被阅读0次

文化,体面的说法叫“以文明去教化”,简称“文化”,是动词。刘向的《说苑·指武篇》讲得很清楚,“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也就是说,我好心好意用文明去教化你,你还死不改悔,那就看刀!

文化的背后,则是武力的征服。所以,商周都要发动战争。但,只征服,不消灭。

商人的做法,是先驱逐,后同化,周人的做法,则是先安顿,再同化。总之,所谓“三代”,其实是夏商周先后取得了文化的主导权,在历史舞台上唱主角。原因,则因为后来居上,这才轮流坐庄。

网图,侵删

显然,所谓“中央之国”,其实就是个“T型台”。夏商周,都要粉墨登场走猫步,担任中华文明的模特儿,给周边的各个民族做榜样。

不同的,是风格。

殷商文明,诡异而绚烂。它是由青铜铸就,甲骨绘成。

正如罗马最宝贵的遗产是基督教和罗马法,殷商最伟大的发明是青铜器和甲骨文。尤其是甲骨文,它就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也许,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它们的准确读音,但能够知道它们的意思,因为甲骨文不是拼音文字。而且,正因为不是拼音文字,当时那些说着不同方言的部落或部落国家,才有可能迅速地接受殷商文明,中华文明也才能延续三千多年不中断。

汉字,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因为它原本就是“通神”的。通神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沟通的对象有两个,神祇和祖宗; 方式则有两种,占卜和祭祀。占卜用龟甲兽骨,这就有了“甲骨文”。祭祀用青铜礼器,这就有了“钟鼎文”。后来还有刻在石头上的,则叫“石鼓文”。但无论甲骨、钟鼎、石鼓,都能通灵,既通神灵,又通心灵,是我们民族的“通灵宝玉”。

说完甲骨文,我们再来看看青铜器,它们的任务是为了炫耀。炫耀什么?英武、富有、权威!于是它们以兵器和礼器的形式被呈现。

兵器是杀人的,礼器则是吓人的。所以他们的青铜礼器上,满是妖魔精怪、牛鬼蛇神、魑魅魍魉,比如有头无身的食人怪兽“饕餮”,一头两身的怪蛇“肥遗”,一只脚的“夔”和两只角的“虬”,全都面目狰狞形象恐怖,不是“杀人不眨眼睛”,就是“吃人不吐骨头”。

这是一种“狞厉的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中天中华史 先秦 卷二国家(15):文化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by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