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这部作品的第一感受就是阴郁之气在字里行间泄露,像是灰蒙蒙的天空下有一只站在悬崖边上的羚羊,想着和生死有关的事情。
爱情、死亡和命运就是作家常常探讨的话题,有些人喜欢用数据来说话,有些人喜欢用故事来表达,无需赘言,奥兹是属于后者。用独特的语言和氛围构筑出一个属于奥兹式的世界,像是马尔克斯、莫言,都有自己归属的地方。
《沙海无澜》时而以约拿单为视角,以我为视角,形成一种交错感,把故事具有层次地表现出来,故事的情节在不同的作品中都有出现过,婚姻日久、情感淡薄的夫妻,爱恋年轻男子的妻子,承受着上一代带来的磨难的男人,经受战争创伤的人物,不知死,便不知生,奥兹把未解的问题一个一个打在一起,像是做手工品的时候做出的接扣,最后看到的手工品,通常是精致美丽的,这部小说也是笔致动人的,但是读者考完会清晰地知道,那些问题没有被解决处理,在遥远的以色列没有人能够逃脱,在我们脚下的这一片土地也没有人能够逃脱。
天地为樊笼,无不是做笼中兽,天地为蒸炉,无不是在苦苦煎熬。以前听过一句话,说是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对这句话,我仅仅赞同一半,哭过长夜的人可以谈论人生,而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亦可以谈论人生。
“从来就没有两种孤独是相似的。”
同样的,没有一种痛苦是相似的,说起痛苦和孤独,每一个人都有独家秘方,即使一个人与另一个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七年之痒、病痛折磨,他们说出来的时候会觉得惺惺相惜,可是,心里的滋味却是天高地迥、截然不同。约拿单的人生不具有典型性,不会让每一个读者都会感受到他的痛苦,却能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放之四海皆能感受的痛苦。只因为人就是那么一群人,事就是那么一些事,它们可能更换了形式,但是它们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年少时迷茫,青年时求而不得,壮年时不堪重负,老年时追悔莫及,在十字路口做出的选择的那一刻,会有人坚定不移地选出一条路,到了最后他后悔了,像是去找红宝石,找到了,没找到,都没事,去找红宝石,就是令他后悔的事情。
曾读过作者的序言,他的父亲精通多国语言,擅长学术性研究常常要伏案许久,查阅浩如烟海的资料才能写出一部作品,所以他尝对作者说,羡慕他的写作方式天马行空,可以随心所欲,作者嘿然而笑,殊不知他也羡慕父亲的生活。明明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明明是自己喜爱的工作,却还是不可抗地站在自己的人生里去仰望别人的幸福。别人的痛苦粗制滥造如狗血肥皂剧,而自己的痛苦却是真实的,如洪水猛兽,力能毁天灭地。
孤独向来是奥兹描述的状态,无以名状的情感通过场景搭建和任务行动,被推向了极致。人被命运推向沟渠,无力反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