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文为作者的一些碎碎念和一些浅层思考
背景:最近是春招阶段,所有的人都在焦虑的找工作。我反思了一下焦虑的来源。
其一:自我认知,即有大部分人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心理路径是:看到大家都去实习工作了,那我也该去找实习工作了。但实际上,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是否认可将要从事的岗位、以及自己以后在这个岗位的发展前景和规划都毫无头绪。所以,应聘之前,一定要经常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未老是什么样的人生规划?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人生逻辑,如果自己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那以后难免会产生迷茫。运用互联网思维去解读,一个产品(一个人)在构思的前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确产品的定义,以此来指导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
这里其实引入梁宁讲过的识人的框架以及用户体验五要素知识可以深入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5839/5140af132151db3a.jpg)
所以,要多思考,多问问自己,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是什么?我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二: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够多,也不够深刻。最近问了很多同学,大家普遍感受研究生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所以企业招聘的时候会觉得,一个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都差不多。大华(笔者一位朋友)曾说,看似差不多,其实还差很多的。深入了解能感知到,大家的差异其实还蛮大的,主要体现在平时的积累。对于同样的一个事物,你看到和我看到的视觉感受是一样的,但有的人会思考这样一个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它是什么逻辑的呈现。这就是区别。
甚至我认为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自自我修养。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主要在于两点:导师的指引,学生的自我修养。导师的指引会对学生的自我修养产生深远的影响。指引可以是相似的,但是每个人的自我修养确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认知不一样。
所以,你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你对自己的存在的定义是什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