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主题作业:喜欢的一本书。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的一句名言。它诠释了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的家庭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结局。
最初读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
大致了解到小说主人公安娜,为追求个性解放和所谓真正的爱情努力挣扎。
结果理想和现实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她没能如愿得到所谓真正的幸福,却在愤懑、冷酷和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安娜之死无疑是社会的悲剧,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印象特别的深刻是安娜面对这个冷酷、虚伪社会最后的挣扎、宣判和呐喊:
一切都是虚伪,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
时隔多年,再次重温这部经典《安娜 卡列尼娜》,对主人公安娜的情感、命运及其悲剧,又有了不同感触和体会。
不幸的婚姻,注定不幸福
温柔善良、美若天仙的安娜,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由她姑妈做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忍耐一时,就有可能相爱”这是一个重大错误,一个可怕的错误。这是一场没有感情的买卖婚姻,其实早经埋下安娜注定是悲剧命运的种子。
她的丈夫卡列宁无视感情。道貌岸然,冷酷虚伪自私。除了关注个人升官发财外,毫无感情可言。
貌美如花温柔善良的安娜,她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尽管与卡列宁结婚8年。她的生活确是闷闷不乐,孤单寂寞,郁郁寡欢,毫无生机。他们之间毫无感情,更谈不上爱情。可怜的安娜只能把全部的情爱倾注于孩子身上。
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却遭上流社会无情的攻击和诽谤。
当安娜遇到年轻有为的军官沃伦斯基,以及沃伦斯基对她展开的热烈追求。一下子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冲出牢笼,渴望飞向广阔的大森林。
他看清了卡列宁的真实面目。冷酷,虚伪,自私。了解到自己在家所处的可悲地位。她不顾丈夫卡列宁的威胁和阻扰,勇敢的离家出走。追求自己的挚爱,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爱情。
然而他冷酷虚伪自私的丈夫卡列宁,却拒绝与她离婚,坚决维持所谓道德体面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并且夺走了她最心爱的儿子。
她所处的上流社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精神诽谤侮辱、人身攻击、折磨着她,惩罚着她。
同时她挚爱的情人沃伦斯基,也暴露了贵族社会纨绔子弟的平庸面目。其实他并不了解安娜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球。他与沃伦斯基之间也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
唯爱情至高无上,安娜矛盾的双重性格,毁灭了自己。
在安娜的心目中,沃伦斯基是她至高无上,倾其所有无可替代唯一的爱情。安娜曾深情的对他说:
「自从我爱上你以后,我的一切都变了只有一件东西没有变,那就是我对你的爱。现在我的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我什么都没有了”」
此时追求个性解放的安娜,在爱情中已经迷失了自己。他太高估沃伦斯基,期望也很大。
她就像一只迷途羔羊,随时为别人所左右。每一次与沃伦斯基发生口角,她都会浑身发抖,恐惧迷惘。她找不到平衡点,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这种所谓幸福的爱情其实是不平等的,也不会持久。
她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的幸福。最后还是落空。或者说一次更大的犯错。她追求的有理想、有爱情,平等自由的婚姻,而不是虚情假意、偷鸡摸狗之事。
安娜如此的热爱生活。却被这畸形的社会自投于车轮之下。安娜的悲剧。是对整个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她追求个性解放,付出了昂贵的生命代价。
另外,安娜矛盾的双重性格。也加重她的悲剧色彩。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她又常常自我谴责。大胆反抗的同时又常常妥协忍让。她是孤独的软弱的,她的个人反抗最终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
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人向往的。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我们的全部,更不是我们的唯一。
唯爱情之上,一味的顺从附和,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了尘埃里。有一天总会迷失自己。尤其放弃自己曾经所挚爱的梦想、喜好、和追求。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平等,只是一个激情的玩偶……
安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她个人毁灭的悲剧。
齐帆齐微课||主题作业:喜欢的一本书(第八篇)。字数:162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