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意将《我是生物学教师》这本书放在办公室,利用备课间隙或者是两节课之间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
我看书,都是习惯看完一本后,再开启另一本书的阅读的。但阅读《我是生物学教师》,完全不受其他书籍的影响。
书中内容大多是生物学科教学方面的,几乎全是作者平时写的随笔。
作者夏献平老师,是深圳市育才中学校长助理,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中学生物教研员,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本书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生物学科教师和学生,是对高考、教材和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的内容,也是中学教师关注的热点。
编写与教学相关的书籍,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书籍。前者需要充足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研思考才能胜任,而且也要有合适的组织契机和市场需求。
在看到夏老师在文章中写,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被学生指出后,他竟然会对照字典纠正,我被他的这种凡事不轻易放过的认真态度所感动。
同样普通话不标准,我却没有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普通话上,还总归咎到“乡音难改”。
夏老师说,他写作全凭兴趣,大多是对教学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乐在其中。
许多随笔,是在听报告、听课和集中学习等教研活动中完成的。例如,2004年在参加新课程培训中,对部分专家的讲座内容持有不同观点,他便连续写了多篇文章在媒体发表。
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很多一线教师包括我在内,总觉得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又担心自己写不好,常常不愿动笔写作。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写作是专门从事研究的人的事,教师不应该花太多时间用于写作。
其实,就像夏老师说的,一线教师有更多的实践案例,更方便写作。
如果,每天能抽出一点点时间,把教学中的反思或者趣事写下来,能够让自己的成长速度更快且有迹可循。
夏老师说,他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有出专著的愿望。于是他每天都写日记,记录当天的故事,甚至连“上课时面对没擦的黑板,到底是让值日生擦,还是自己擦”这样的思考过程都会记录下来。
但写日记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后来,开始记录某个知识的教授方法、某道题的解法等。这些内容也自然成了学科论文的写作素材,后来很多的文章就是用平时积累的这些素材写出来的。
果然,高手都是有心人,而且都是长期练习出来的。
作为一线教师,写作与教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会推动我们去接触和挖掘生物学更多方面的研究和知识,继而成为写作的素材;而写作的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也会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提升。
用写作+工作,为自己的成长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