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客体

作者: 爱笑的鱼521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3:16 被阅读2次

     

    过渡性客体

        今天早上跑步,听《木桦心理365》中提到一个心理学概念——过渡性客体。木桦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说他朋友把还没上小学的儿子睡觉时常抱的一个枕头扔了,后来经不住孩子哭闹,又从垃圾桶里拿出来,感觉很无奈。这个案例一下子触动了我,为此前不懂一丁点心理学的自己而懊悔不已。

      我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一个毛毯,这个毛毯质量一般般,甚至属于比较劣质的那种,但儿子却爱不释手,中午睡觉和晚上睡觉都要抱着它,上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屋里把毛毯拿出来“抱抱”“亲亲”。我十分不理解这种行为,后来,一次机会,我把毛毯收了起来,下午放学,儿子还没进门,就先对他说,毛毯在楼顶上晾晒,邀请儿子和自己一起去收回来,他听到后,当然高高兴兴地就随我上了楼顶,结果我煞有介事地陪着儿子一起找了一圈没有找到,我清晰地记得他的表情,有些惊慌失措又带着某种希冀,把楼顶的每个角落找了一遍,找到第三遍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心爱之物“被别人拿跑了”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那哭声的惨烈状,让我曾产生了一瞬间的心疼,但还是坚决地让他把“毛毯瘾”戒掉,后来,那天晚上可想而知,儿子在低落情绪中闹到近十一点左右,实在难抵睡意,就在失落中睡着了。

      后来,儿子又恋上了我给他买的夏凉被,无论冬天夏天,儿子都要抱着睡,我看实在干预不了,就随他意。直到前段时间,整理房间,拿出他的夏凉被和毛毯,让他看,他两手一摊,颇有大哥风范地说了一句,“这个都送给王阅(妹妹)了”。

    过渡性客体

          今天听到木桦老师分享这个案例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心里为自己当年的草率和决绝感到心疼,这对儿子是多么伤感的一件事。

          过渡性客体是第一个 " 非我 " 所有物(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最早出现在孩童的玩耍中,也是艺术经验的前导指标,它不是母亲所给予的,因为过渡性客体是儿童自己发现或创造的。它甚至比母亲重要,是儿童「几乎无法切割的一部份」 (Winnicott,7) 。常被用来代表过渡性客体的物品包括一条毯子、一件旧衣服、柔软的玩偶或是呀呀儿语、不断重复的动作等 ( 有些儿童甚至会创造旁人无法理解,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话语 ) 。

        这个解释有些抽象、专业,实际上,过渡性客体,就是在孩子和妈妈的分离焦虑中,在他心目中可以替代妈妈的一种实物或者动作。

        第一次做父母和子女,有些错误可以原谅。孩子也并没你想象中的脆弱,但有时候,你的一个举动对孩子的伤害,可能也是一生中都难以弥合的。

      很庆幸,今天听到这个分享。如果,你的孩子刚好有跟我的孩子一样的一些“嗜好”,不用担心,慢慢地就会好的,就象我儿子,现在晚上给他个夏凉被,他也会把它随手丢给我或者妹妹。

        今天,把这个案例也分享与你,希望对我们做父母的人都有帮助。

    过渡性客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渡性客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ij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