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条淘宝搜索连衣裙推荐客单价小于128元会被打上“低价”的标签的微博火了。
浑身上下都是淘宝爆款,加上兜里钱包加起来不超过一百的我,哆嗦地淘宝了一下。
果不其然,在欠着花呗和信用卡一大屁股账,恨不得卖PG的我被归类到了“低价人群”。
嗯,不过,好像有那么点不对劲。我一孤狼爷们搜连衣裙干啥呢?难道要女装?
作为一个5年的电商从业者,开垮了3家淘店、人称“淘宝无限深渊坑”的我对这微博观点表示大大的不服。
不过,微博博主已经澄清,这仅是流传业内的一个笑话
淘宝小二也发声明了并不存在。
既然人家都诚恳地发声明了,我就大慈大悲地不去揪着他的小九九了。
不过,既然都说到了淘宝给人打的标签,那么我就来简单普及一下淘宝基础的人群标签
淘宝是真的会给消费者打上各种标签,而且还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数个或十数个标签。
从注册基础信息开始,再到在淘宝的浏览足迹,到收藏加购下单购物……
这一系列行为淘宝都会进行“千人千面”的算法,打上相应的标签,描绘出用户的画像
你就说,这像不像犯罪心理的画像。
所以,浏览了那些不可描述的宝贝们可要注意了,淘宝给你的推荐会出卖你的浏览记录。
不过也不用担心,消费者在多样化的场景下,需求是不同的,此时人群标签不是静态的,个性化推荐也是变动的。
所以,多收藏和浏览其他无关商品,能覆盖之前的浏览行为。
那淘宝到底会不会给消费者打上“低价人群”的标签呢?
这是不可能滴。
1、人群标签是变动的。
比如今天小明淘宝上买了件20块的衣服,是不是“低价人群”了?然后隔壁老王看到小明后,立马给小明200块重买,是不是就会被标上倍有面子的“高价人群”了?
2、什么价格是低价,什么价格是高价。
小红在马爸爸那买个2w的香奈儿小羊皮革钱包,然后穿个100元的网红衣服,这咋整啊?
3、我只看过打价格区间标签的,如0—50元,50—100元这类价格区间标签。
所以,用128这样一个数字去划分并判定一个模糊的高低价概念,既不合理又极度愚蠢。
又所以:现代网络人,都会被打上标签.
“高价”“低价”这是一个没有明确标准的词。
不仅仅是淘宝,现在各类的如头条、B站等都是基于大数据进行推荐。
标签无处不在,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在现实中,我们无时无刻也被别人打上标签(传说中的印象)。如你连续被50个女生发好人卡,那以后一谈到你,浮现出的就是你那好人卡的标签。
你就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