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的阅读已步入正轨。今天听到娃儿们朗朗的读书声,慢慢地语速越来越流畅,抑扬顿挫的语调逐渐形成。每天在故事的情景里泡着,慢慢地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有些词听着说着就会了,有一些句子看着看着就明白了。慢慢地赏析自己的情景,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场景。各自转换角色来彼此演绎一下,体验人物的心情,人物以及背景的影响变得更加真实了。所有这些不仅仅只是看一段文字,而是在自己的阅读中慢慢体会作者以及人物之间的变化。顺着自己内心感觉,真实地连接和表达。
娃儿们对于情景越来越真实地感受到,哪些情境打动了自己的内心。
At the same time a funny feeling came over them all, and they heard a great wind blowing in their ears.
Then the black that was before their eyes turned to blue, to green, to red, and then to gold, and suddenly, there they were standing in lovely bright sunshine in their own garden, near their own house, and everything was back to normal once again.
跟着文字的节奏以及内容,真实地猜出来normal的意义,情景中的感知越来越灵敏。
从听力感知到口语表达,经历了真实情景的理解。当反复听的习惯把句子连接更加顺畅时,表达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听力的次数不够时,卡在模模糊糊的理解里,转化成口语的表达会更加困难。集中精力来认真听,并且听懂场景变得至关重要,毫不犹豫、逃避和闪躲,这一份坚定和毅力支持着自己学习节奏,勇气和毅力在每一次的持续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今天在和一年级的妈妈们聊天,谈到习惯时,家长们反馈,从小习惯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照顾的娃,伸手习惯了,所以自己不愿意主动参与或者积极行动。而从小自己动手做事动脑思考的娃,愿意付出行动,更愿意自己来参与。这一份自主性从小已经在形成。生活上如此、学习上更是如此。
第一次让娃儿们写固定内容的短文,没想到娃儿们百花齐放。每个家庭的背景模样清晰地展现出来,特别是每个人的特色和风格各异,而每一个家庭带来的氛围和环境,真实地感受到。内容、想法和结构,都在自己的思路中层层剥开。
Chris对于自己喜欢的pet细节描写真情实感。
Kevin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介绍凸显了人物的特点。
Elsa对于每个人的描写生动形象。
Diamond不仅描写了每个人的样子,也描写了共同的活动。
所有这些方式都真实还原了娃儿们的想法,用结构和句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完完全全呈现出来,形成了一个家庭的全景。跳脱了固定作文的死板和局限,把娃儿们自己独有的风格真实地展现出来。阅读带来的鲜活、灵动,在字里行间慢慢形成,人在情景中活了,文字在表达中清晰了,于是互相之间的交流有了传播和交流的可能。
不仅从文章中看见了不一样的个体,还看到了整体的结构。从整体到细节,从背景到事情一一对应。
从故事中来,又回到故事中去。回归生活、回归真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1282/0e36981ea21ca9a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1282/f080e82dd993d40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1282/86e2ddd915d378a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1282/791c5c9f71e6b3b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