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认识Anki是在去年的小能熊知识内化课程上。一开始知道这个神器,内心汹涌澎湃,终于有方法对抗遗忘了,终于有机会实现博闻强识的状态了。
可是,磨合期的痛苦也出现了。
pc端下载,手机下载,好不容易都下载成功———对了,我有个绰号是“电子产品克星”。开始就尝试把专业课上的知识点做成卡片,比如是瑜伽解剖学。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设置的问题,也就是卡片的front页内容没有很好地提示我卡片背后的内容,也就是我设置的题干连自己都不清楚。再后来,没有通勤时间,坐公交的时间也是不固定,“凡地跌必刷Anki ”的宗旨成了浮云。再后来,制作Anki的过程比较琐碎,又见之无大效,于是就将这个记忆神器束之高阁了。
费曼七天营的课程真是把我点醒了。原来Anki只有20%的功能是用于记忆,而80%是用于思想孵化。瞬间,就打通了使用Anki的任督二脉。
Anki卡片的使用主要在学习闭环的内化环节。根据学习金字塔的原理学习分成七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根据我粗浅的理解Anki 的使用可以完成学习层级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创新。
而Anki 与笔记的最大区别在于纯度,Anki记录的是一个点,可以直接拿来用的零部件,而笔记就相当于一个原料库,要使用还得经过提纯。在我使用anki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置不清晰,很多原因是没有在笔记上成体系的进行加工整理,导致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模糊理解。所以,对于严肃的专业知识还是先进行费曼笔记和知识树的整理后再进行anki会更有效。
而记忆的核心原则是多感官,多渠道,间断重复和主动回想。虽然学习的最基础层级是记忆,但是面对人的天性与遗忘曲线,要让学习变得有趣而不枯燥,有效而不痛苦,多感官和多渠道变得异常必要。对于成年人来说,已经很难有整段的大片时间来学习了,而Anki的存在正好可以适应成年人的学习特点——碎片化。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要紧,只要持续保持刷anki的习惯就好了。
“欲速则不达”的古训依旧闪烁着它的魅力。一定让“今天的慢是为了明天的快”根植于心。所有新的事物都有一个适应过程,磨好利器才能更好地披荆斩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