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古称“荧惑”,代表着战争与死亡,早在战国时期,就充满神秘感。千百年来,人们对这颗红色星球的好奇心从未消失。2016年1月11日,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经三年努力,中国火星探测器亮相,中国“天问”火星探测任务也首次公开。
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时41分,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里,我国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随后,“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接下来七个月里,“天问一号”将经过漫长的飞行,中途经历数次深空机动与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最终目标是力争“一把过”,首次探测火星就“一步到位”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成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国洲文化)注意到,为这一刻的发射,中国的科学家们经历了10年的呕心沥血,26个月一次发射机会,7分钟定成败。真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由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目标是一步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组成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总重达到5吨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重量最重的探测器。在提出探测火星构想之时,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地火转移轨道的运力也仅为两吨左右,这个运力远远无法满足我国的探火需求。因此,2006年获批立项研制的长征五号,因其超过5吨的地火转移轨道发射能力,成为探火唯一的选择。2016年11月3日,“十年磨一剑”的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那时,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才真正具备了前往火星的能力。
看到这里大家想必明白了,为何此前我国的火箭发射频率和数量会如此之多,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就是在为后续的各项航天任务做准备、做铺垫。
据了解,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飞行过程包括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六个阶段。其中离轨着陆被认为是技术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失败概率最高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探测器要经历入轨、下降与着陆过程。火星探测器在飞向火星的途中一直处于高速飞行状态,所以在着陆之前,需要先将速度降下来。着陆巡视器从必须从每秒4.8公里的速度,到着陆的地方减到每秒0米,这个过程大约耗时7~8分钟,虽然时间短,却是整个任务的关键点,因为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任务的成败。
人类探火的完全成功率约为42%,这项成功率比难度极大的人类探月约53%的成功率还要低,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还是要迈出这一步?
已知火星是离地球较近、环境最相似的星球,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前站。现有证据表明,有水冰存在于火星极地的冰盖中。水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条件以及火星是地球过去还是地球未来的思考和探索,研究火星对认识地球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较意义。
此外,火星周围也有大气层,虽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但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中提取出氧气,供给呼吸、制成燃料。其次,基于人类现有的航天能力,探索火星的任务周期更为合适,因为只需要飞行时间8-10个月。
据悉,“天问一号”在经过数次深空机动与中途修正之后,预计在明年2月,就将到达火星的引力场范围内,然后通过制动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捕获成功之后就将进入火星的循环轨道,再经过多次的调整,就可以进行我国首次火星环绕探测了。
那么,此次火星车的发射成功,究竟意义何在呢?国洲文化认为,此次发射成功,是对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一次检验,为后续行业发展积累下丰富经验、奠定坚实基础,更为航天科技造福民生提供了无限憧憬。
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圆了数千年的人类梦想,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实力,再次印证了中国之制、中国之治的成功实践。
实现民族复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此次发发射任务的成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的双创动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促进国家各领域健康高速发展。
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对于增强全体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发挥出巨大作用。
就国洲文化而言,此次火星车的发射成功,将丰富公司航天主题红色拓展及青少年研学的课程内容,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责编:国洲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