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教学
【六下一】感受民风民俗

【六下一】感受民风民俗

作者: 绿竹猗猗轻留痕 | 来源:发表于2022-02-08 22:33 被阅读0次

六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

一、意义何在

当下学习这些文章的意义何在?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习主席强调:要努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尤其是媒体多元化、开放的今天,将传统文化传承更为重要。

二、编排内容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围绕“民风民俗”的人文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三篇讲读课文,一篇自读课文。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刻画了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北京春节的画卷,抓住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写出了春节的隆重热闹,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沈从文的《腊八粥》,重点写了腊八这一天的民俗活动。古诗三首:韩翃《寒食》写到寒食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七夕乞巧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写中秋节,还有一篇略读课文:马晨明的《藏戏》写到藏族特有的民俗。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阅读链接,同样是在写除夕夜,但阅读链接写到的是闽南地区的风俗。课后题指向学生生活实践,感受春节习俗。以及写作:《家乡的风俗》,甚至词句段运用中的“习俗的寓意”,都在指向于各地风俗。

在内容上,教材选编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创设了浓浓的风俗气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以及查阅资料,对共有的传统民俗活动、家乡的独特民俗活动有更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认识。

从而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淳朴民风、浓浓亲情、美好祝福、精神寄托等等,进而产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主动将民俗文化传承,在内心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养一颗中国心!

相关文章

  • 【六下一】感受民风民俗

    六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 一、意义何在 当下学习这些文章的意义何在?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

  • 民风民俗

    当你走进西双版纳翠竹环绕的村寨时,你便会深深的爱上这片土地,也会深深的爱上生活在这片土地民族——傣族。 ...

  • 民俗民风

    民俗好的传承 今天是回老家的第二天外婆去世已经有30多年在30多年里,父母一直没有给外婆有一个正式的送别仪式,母亲...

  • 民风 民俗 陋习

    导语:开篇前,我从网络上初步了解几个概念,民俗、民风和陋习。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

  • 民俗.民风.民间

    民俗·民风·民间 ——《末代紧皮手》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指向 孙悟祖 甘肃小说八骏之一作家李学辉的长篇...

  • 【六下一】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六下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语文要素指向内容和内容的详略。 一、单元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分清内容的...

  • 【六下一】寒食节

    六下一单元的教材编写,是呈并列结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并列。所以《古诗三首》的教学,重在关注民风民俗,不必考虑阅读...

  • 【微传播·民风民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的“百节之首”当属春节了。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 家乡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坊的一个小镇,景色并不美丽,也没有都市的繁华。但他有自己独特别去的韵味儿,也有着自己那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下一】感受民风民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li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