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00起床,披着星星穿越大武汉奔赴光谷的尾巴。晚上,戴着月亮继续穿越大武汉从光谷的尾巴回到长江边上。
第一次追赶并融入我大武汉早晚通勤高峰的滚滚洪流。一个人开着车听着课堵在不知道为什么会堵的高架上感叹我大武汉通勤的那一个个缓慢挪动的铁乌龟。我们都是躲在铁乌龟壳里的那个柔软的身子,柔软却坚韧。
好在小米昨晚午夜回汉后跟我充满了电,所以不担心龟速。早上莫名发现好久好久没去洗的车竟也光洁如新。想着昨天对他不好的脸色,有些愧疚,只是在心底,因为我是个倔强的人。这么多年,却毫无改变。
在戴月堵在三环线上的龟速中我竟然还刷了个朋友圈。梁公子和丽娜的朋友圈竟然同时转发了这篇《再见,蓝光丨33年时代洪流与个人选择》。
梁公子在成都说,曾经深蓝,感恩遇见。丽娜在杭州说,曾经深蓝,讲不出再见。但愿他们发展越来越好。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选择,也许只是看起来很多。
昨晚蓝光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5月30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于2023年6月6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而此时,距离蓝光上市仅仅8年,距离其跨入千亿阵营不到4年。我甚至连评论都读完了。33年已够三代人的职场黄金期。
文中有写蓝光是2013年开始进军武汉的。今年是2023年,刚好十年,占蓝光发展进程的三分之一。也是在进军武汉的第三年在上证交易所敲锣。
我打开高德,搜了搜蓝光在武汉的项目。不多,对于发展十年且是高杠杆高周转的企业来说在我大武汉的这个发展进度实属不应该。
但是这也说明了蓝光在上市四年后所遇的困境。而后一个第四个年头的开始刚好是20年的那个春天。
上市是把双刃剑。我所供职的这家是集团公司,上市企业就有好几家,纳斯达克、港交所、科创板都有,现在我们也是每天被这把双刃剑所推动,无所松懈。
2013年的春天,东湖边那栋玻璃幕墙大厦的16楼我接到了一个大单也是急单。那个只见过一次面的男人要求在三天后刊登两个全彩的整版广告,还是个双彩跨页,内容是刊登两天后的那个周末在武汉最豪华的酒店举办的一场招聘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1968/cac4a6f08735c519.jpg)
那是我与蓝光的第一次交集。招聘会的承办、策划设计及物料也是我接手的。那时候正值报社全面自负盈亏市场化以及转型最火热的那几年。我什么都做,记者编辑策划及经营。白天接单签合同采访晚上写稿编版校对,周末还要组织公益爱心自驾游。
蓝光招聘是我见过最豪付款最快效率最高的大单,一个陌生男人冲进楼里定好版面签完合同说晚上的飞机回成都,次日早上全款。果然很快收到全款。周三刊登,周六在酒店很豪的招聘会现场我也见到了很豪的一场招聘会。
就两天哦,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来排队应聘投简历。看来报纸还是有人看的,我想。我很仔细研究了那些岗位,各种职能,很齐备,薪酬开得也极其让我心动。其中大概有三四个岗位也比较匹配我。但是当年梦想大过金钱。
当然,后来没进蓝光。不知道如果当年进入地产行业,在这黄金十年在我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十年前转型,十年后很有可能也在转型。
当然,后来所供职的报社停刊,20+的年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看着报社里那一群不知所措的35+乃至40+的中高层。
如今一晃快十年过去,那些中高层已经45+以及50+,所在报业集团没有一个转型成功如安徽报业同行的李筱懿那样风生水起。更没有六神磊磊、吴晓波、罗振宇之流。
有些现在仍有联系,有些会通过朋友圈偶然透露一些境况。大多都过得都不怎么好,或者说极其普通。当然也有极少数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以及精神自由的。
创业搏一把的卖房卖车妻离子散孤家寡人,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十年前是整个江城人民每天早上必须要读的那个日报首页那个频繁出现的名字。
反而是当年踩着尾巴的我们才20+的我们纷纷转型这些年在各自所在的行业站稳脚跟,有了一方自己的天地。创业的也在2013-2019年那几年的黄金时代抓住了机遇起飞。
去年,房企的神话纷纷陨落,今年第一季度,车企搅动的风云突变,第二季度,互联网大厂的裁员风波再起。不再是黄金时代,白金时代亦不是,青铜时代吗,黑铁时代?却又好像根本无从定义。
但这又是最好的时代。《小巷人家》里已经说得通透极了,没有一个人一辈子只会在一个行业里吊死。时代发展太快,行业更迭也太快。
我们要做的是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跟着时代的潮流走,不管行业如何发展,踩准发展脉搏,会永远都处在朝阳产业里,并会有一个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的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