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关键问题9:如何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词汇?
词汇教学与语境不能有机结合的表现:
1. 囫囵吞枣——教师机械、单一地呈现词汇,就词教词,脱离语境,显得枯燥单一。
2. 走马观花——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课时任务而呈现词汇,只求“会读”,只求“知意”,不求“知义”,脱离语境,显得孤立又生硬。
3. 缘木求鱼——教师因对于词汇教学缺乏教学认知,对于在基于语境中的词汇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缺乏本质的理解,因此词汇教学显得缺少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教师要有意识地寓词汇教学于具体的语境之中,使静态的、孤立的词汇转换成为有意义、有生命、有深度、可用于交际的词汇,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并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体会词汇的用法,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词汇。
在教学中,只有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才能体现词汇学习的真正意义,只让学生孤立地记住词汇的音、形、义是远远不够的。
知识学习是技能提高的基础,而技能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其最终目的落实在语言的运用上,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从而实现语言的运用。
一、寻找以词汇整合为重点的学习点,创造语境运用词汇
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新词。教师要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通过适当的增、删、编等方法,创造性地处理这些词汇,形成合适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对词汇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与整合,使词汇教学相互联系,相对集中,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1. 利用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学习词汇
教材中的某些学习内容往往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相关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这些人物或事件的熟悉程度,把这些信息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利用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学习词汇
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对教材信息进行“补充性”重构,与教学内容实现“无缝对接”,为学生搭建英语实践的“桥梁”。
3. 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词汇
教师可以把以往学过的词汇作为信息扩充源,与当前的新词汇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这时的信息扩充实际上是起到了对新词汇学习“强化”的作用。
4. 利用文本内容,学习词汇
教师应该把教材上的文本作为一个引子,引子后面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自己进行创编,教师通过词汇扩充的形式进行适当点拨。这些词汇的扩充,一要符合当前的文本要义,二要基本符合当前文本主题,三要确实辅助学生的语言表达需要。
5. 利用问题探究,学习词汇
利用问题进行词汇学习的方法与具体的语言活动结合在一起,学生能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词汇,始终保持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学习状态,主动进行语言实践,从而使词汇的学习更有效率。
二、挖掘以语篇语境为依托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运用词汇
教师应合理挖掘语言知识点,以学生为主体,从话题、功能、语法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丰富词汇内涵、搭建词句框架、理解表意功能等途径,增强词汇学习的实效性,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从而提高语言技能。
1. 在以话题描述为重点的语篇语境中,丰富词汇内涵
教师应创设以话题描述为重点的语篇语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学习词汇内涵,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提高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单词融入所创设的语境中,赋予单词实际意义,在语境中推出并学习词汇,操练词汇,提高词汇学习的趣味性,注重词汇的语用功能,凸显词汇学习中包含的语言人文性。
2. 在以功能表述为重点的语篇语境中,构建词句框架
在“听说领先”的原则下,学生在感知语境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感觉到核心句型框架,初步了解句型结构;在感受语境的过程中,通过对词汇的深入学习,能模仿、操练核心句型;在感悟语境的经历中,则能运用核心句型框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词汇,从而达到活用语言的目的。
3. 在以语法渗透为重点的语篇语境中,理解表意功能
教师在创设以语法渗透为重点的语篇语境时,应以词汇的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情境、语言的交际性运用,让学生体验语言交际过程,归纳语法规则,体验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形成语法结构的框架。
(97-1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