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俗传人鬼交界之处。
丰都鬼城旧名酆都鬼城,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是长江游轮旅客的一个观光胜地。丰都鬼城又称为“幽都”、“鬼国京都 ”、“中国神曲之乡”。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
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称其“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的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2018年,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原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加上后来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历史渊源
要说清楚丰都被讹传为鬼城,最早的历史渊源,恐怕要从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国幽都”说起。
巴蜀氐羌部落
据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原住在甘肃南部天水一带,由于公元前第十世纪至前九世纪,中国的气候有一次大的变化,西周初年的气候是比较暖和的,但不久就恶化了。《竹书纪年》上记载周孝王时,长江的支流汉水,分别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有两次结冰,结冰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旱。
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纪有一个寒冷期,大约延续了一至二个世纪,到春秋时期,气候才温暖起来。因为这个寒冷期,原住在陇南,分布在今天甘肃、陕西、四川交界处的氐族大举南迁。其中一支经汉水流域而下与巴部落结成了联盟。今湖北襄阳有樊城,应是南迁中氐族樊姓中的一支。另一支经嘉陵江流域而下,迁到川北,川东北地区的“板盾蛮”,就包括了出于氐羌系的部落。
氐羌部落南迁
东至今天湖北、湘西;南至四川西部直至云南东北地区。巴人活动中心在殷商至春秋时代,主要活动于汉水流域,后因楚的侵逼才西迁入四川。进入四川后建立巴国,强盛之时,川东南、湘西皆为其南境。古巴蜀氐羌部落又称为鬼族的两支部落,在长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称为巴蜀两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住在幽都。
东汉高诱注《淮南子.坠形篇》称:“古之幽都在雁门以北。”一个“幽都”,一个“雁门以北”,就难以说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门指的是山西雁门关一带;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认为这个“雁门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内。丰都古时曾作过巴蜀别都,后来即被传为“鬼国”的“幽都”。这个“鬼国幽都”大概就是说“鬼族的首都”吧。
鬼族信巫
肯定有巫术;鬼族有原始宗教,肯定要树立一个神,这个神就是第一代鬼帝,土伯就这样在古丰都大地上被传为第一神。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不过后来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鬼道”,张天师又吸收氐羌部落的巫术作为他驱鬼治病的法术;后来道教又封酆都为游治之一,其间与巴蜀第一代鬼帝被传为住在古酆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