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到一本书:《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这是一位优秀女共产党员的自传。
这位年逾九旬的老太太在回想起自己跌宕起浮的一生时,总是饱含着热泪,我看过之后深感这位老前辈的人生故事要比一般的小说传奇的多,精彩的多,也深刻的多。真实的人生更让人心生感慨,这则是传记文学的魅力。
“他,一位伟大的作家,曾是那蜃景里的人物。他,和我,在樱花树下海誓山盟,在樱之国相亲相爱。到头来,一切都是幻景一场。”
这里的他指的是大作家茅盾,1927年茅盾因所写的《蚀》三部曲遭到上海左派文人的强烈批判,化名东渡日本,而秦德君也因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国内待不下去,机缘巧合遂与茅盾同船前往日本找党。
二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日本相依相亲,最终走到一起,其实茅盾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他因为文学事业的受挫,一度情绪低落,是秦德君帮助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并以自己女友胡兰畦的故事为他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帮助他完成了新的小说《虹》(这部小说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写完)。
相聚的日子里,茅盾对秦德君说他并不爱自己的妻子,将来会离婚和她待在一起,秦这才答应与他同居。
然而幸福的时光不长,1930年她打掉了与茅盾的第二个孩子,与茅盾回到上海,但是茅盾却没有能与孔德芷离婚,可以说是母命难违,却也实在是负心薄性,茅盾安慰她用四年的时间一定给她一个答复。
此时的秦德君伤心欲绝,因为他本以为茅盾当时也是党员,与他在一起找到组织后可以为己证明,没想到茅盾其实早已经脱党,他欺骗了她,她与茅盾一起这几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而爱情也是一败涂地,可以说是这个负心人让她失去了一切。
十几年过去了,建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菜市场重逢,茅盾见她也来买菜,慌慌张张逃掉,连买的菜也没有带走。她在心里暗叹:“何必呢?沈雁冰。”
又是几十年过去,已是垂垂老矣的秦德君回想起这段往事这样说:“茅盾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可是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是啊!有许多舆论说:秦德君是因为茅盾是名人才去追他的,其实事实的真相却是已是有妇之夫的大作家茅盾追的这位年轻女子。
我不禁去翻看了茅盾的传记,书中写到二人的分离时,只用了八个字“分道扬镳,各奔起程”。茅盾已死去三十多年,早已不必再为尊者讳,再说如此一点不提茅盾人生中如此重要的一个女人,自然也不能让人们了解到真正的茅盾,也不该是传记作者的写作态度吧。
摘下茅盾身上的光环,他也不过是一个负心男人而已。写这些并无宣示自己重情之意,也不是鄙夷茅盾之为人,只是觉得写历史、传记,实在应该发扬太史公之精神(司马迁写自己的开国皇帝“好酒及色”),不能被已经带上的“光环、荣耀、伟大”这些词语禁锢了头脑,而应影透过纷繁的假象探究历史的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