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真正长大
一个人不管有多大年纪,在妈妈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只有妈妈不在了,你才会真正长大。
新春佳节,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喜庆、团圆可以说是春节的主旋律。然而我却因为没有了妈妈,春节与我来说也略带苦涩。
今年春节是妈妈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习惯了往年妈妈健在时里里外外的操持,今年的春节让我过得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妈妈的去世,扔下偏瘫多年的爸爸,需要人照顾,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爸爸在十多年前,因为脑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十几年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由妈妈打理。妈妈的离去,对疾病中的爸爸打击很大,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更何况“少年夫妻老来伴”,没有了老伴儿,爸爸终日闷闷不乐。
我和爸爸不在同城生活,平时爸爸的衣食起居由请来的保姆照顾,还有哥哥、妹妹的时时照应。但是春节期间,保姆阿姨也要回家过节,照顾爸爸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我们子女身上。
而我觉得平时不在爸爸身边,想利用假期尽可能多分担一些照顾老人的事务,也算作为女儿该尽的孝心。
春节要穿的新衣服,以往妈妈总要说:“我和你爸都有新衣服了,你什么也不用买。”我也就象征性地给爸妈买件衣服,作为新年礼物。而今年,我要和妹妹沟通商量给爸爸都买什么衣服,薄厚大小怎样合适。
春节期间家人聚餐,丰富家庭菜篮子是迎接春节的的主要事宜。以往由妈妈精心采购、全盘规划,下厨烹饪,回到家中即可享用各种美味佳肴。
而如今,要我们兄妹三人共同商量该准备的各种食材,每人列出自己的购物清单,确保食材丰富,但不重样。
往年的大年三十,一早就会接到妈妈的电话,催促我们早点动身回家吃团圆饭。而今年,没有人催促,我反而更不能磨蹭,我要回家下厨,与妹妹一起为爸爸和家人准备午餐和年夜饭。
进了家门,没有妈妈沏好的热茶,我由家中的“贵客”变回为主人。
虽然爸爸看到我回来很高兴,哥哥、妹妹也嘘寒问暖,但我心里仍是莫大的失落和痛楚 。没有妈妈熟悉的身影和问长问短,家又好像不是家的感觉。
电视里节日的喜庆气氛浓郁到爆炸,而我心里却是越发的悲凉。那些欢庆的歌声,团圆的祝福,与我的心境格格不入。
我听不得、看不得有关妈妈话题的电视节目。那一幕幕和妈妈相亲相爱的镜头,犹如一杯让人心酸的烈酒,直接洒向我还未痊愈的伤口。
伤心到不能忍受,我便躲到阳台上偷偷落泪。也许妈妈的在天之灵,不希望我如此难过,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真的无法抑制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大年初一,是阖家欢乐、拜年问好的日子。能够和爸爸、兄妹、爱人和孩子聚在一起,确实难得,但其中的缺憾,犹如一块巨石,压得我无法快乐。我要强装笑颜,祝福爸爸健康长寿,祝福家人幸福安康。
没有了妈妈,我强作行家,盘算着家人的一日三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或是上网搜索,笨拙地演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给亲戚朋友拜年,一是没有心情,二是要照看爸爸,所以这个春节我变得默默无闻。既没有探亲访友,也没有微信短信电话拜年。
我知道若干年后,爸爸也会离我们而去,那时的这个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不敢想象。所以我要抓住这带有缺憾的幸福时光,尽可能陪在爸爸身边。
白天,除了吃饭,爸爸在那儿频繁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我则慢条斯理地做着各种家务。期间和爸爸拉拉家常,回忆我小时候的故事,夸夸爸爸当年的英俊和能干。当然也要搀扶爸爸在房间里走动走动,活动一下身体。
晚上,帮爸爸打洗脚水、铺床,九点之前,爸爸准时上床休息。
就这样,我心无旁骛,静静地享受陪伴爸爸的时光。
春节一周的假期,眨眼间就过去了。又到了和爸爸分别的时候,爸爸表现出的恋恋不舍,让我像哄小孩般地安慰他,过段时间我再回来。
过了春节,在年龄上我仅仅长了一岁,但心理却要比以往成熟许多。没有妈妈可依靠,40多岁的我不得不长大成熟起来。
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其实真正长大是一种酸楚。虽然我不愿意,但是生命如此,生活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