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微课
游记要用语言传达态度和温度

游记要用语言传达态度和温度

作者: 山水凡人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04:49 被阅读0次

    ——《游记文讲》(语言:传达态度与温度)学习笔记

    一、于“景语”中品悟历史深度。

    景语,本是指历史文化、历代名人在景区留下的鸿篇巨制或片言只语,摩崖石刻或馆藏文献,甚至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口口相传的轶事。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一切景语更是历史文化的符号。真正的行者,会在景语中读懂历史的文化;而优秀的游记会用语言写出有深度的历史。

    中国的山水总是被赋予很多的人文色彩,庐山的瀑布有李白赋诗的痕迹,会稽山阴的小溪有曲水流觞的佳话,有人夸张地说杭州西湖景观的每一块基石都是诗人的诗做成的,西湖岸边柳树的叶子都是文化的春风吹绿的。

    品读自然山水里的古今文字,会让我们觉悟到自然风光里隐藏的人文历史。

    至于庙宇道观、宫廷城堡、轩榭楼台,本身就附着了更多的诗词歌赋,楹联牌匾;即使已成废墟,也会有人发出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会带来历史悟性的陶醉。

    古代的楼和诗人的诗通常是“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兴。”

    很多风景名胜的石刻就是“景语”,我们可以从中品悟出历史的深度。比如泰山石刻的景语只有“虫二”两字,从中品味出的历史文化却有很多:首先了解题字人刘廷桂,他是山东济南名士,在泰山有石刻数十幅,“笔力沉稳挺拔,豪情昂扬”;

    “虫二”是字谜,是繁体字“風”和“月”字的字芯,寓意为“风月无边”;刘廷桂写“虫二”是为了与杭州的“风月无边亭”有所区别,留下字谜,引起游客注意,告诉游客观赏泰山风景的切入点是山风明月等。

    二、于“物语”中传达社会态度。

    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不等于桃李没有言,下自成蹊,就是社会对桃李的态度。

    山川不言,却把最美的形色声韵呈现于世人之眼耳鼻舌,只是世人态度冷漠,不肯关注,审美能力低下,不能欣赏自然中的绮丽景象。

    这里所说的物语,不仅仅是指大自然的语言,应该包括雕塑绘画、宫廷建筑、军营驿站等人文景观背后的知识以及相关的传奇故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懂历史,不懂艺术的人,参观历史遗迹、艺术馆藏,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只有研究过历史,懂得历史和艺术的人,驻足欣赏,才会陶醉在艺术的精品世界里。

    三、于“人语中感受情感温度。

    “颐指气使”“怒目相向”是人的表情语言;

    “嗟来之食”的“嗟”,“今非!咄!行!”的“咄”是人的态度语言;

    “一句好话三春暖”,是因为人的语言有合适的温度;

    “恶语伤人六月寒”,是因为人的情感冷落,伤透人心。

    游记写作在引用人的语言时,一定要注意“人语”中或明或暗、或显或隐的情感温度。

    林清玄的《多情多风波·现在就来拥抱我》一文,从尼姑慧春面对众多师兄们有自作多情,她用一句“如果你真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呀”,表达了慧春无情的决绝态度,还同时拥有“眼冷似灰,有赤子的无染”的寒冰温度。

    越品味慧春的语言越觉得好在斩断情丝、绝人俗念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真诚无邪和机智果断。

    游记也有记言的。苏轼的《放鹤亭记》,开头写景叙事之后,就是人物问答,全是人物语言。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隐居之乐,盖世不能相比,就以南面之君伴讲;说放鹤之乐,竟以刘伶娱伴讲。

    人物语言自带情感温度,接近的人,都仿佛有暖炉在怀,会渐渐地感觉到脸热心跳。

    本书作者的《导游的美》是写导游的,但并没有全写他们的专业语言,而是挑选他们在工作中不经意说的几句话,让旅行者受到感动,让游客记住他们的情感温度。

    写游记一定要在字里行间表明态度,体现温度,这样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游记写作者在起先游记写作时,不要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努力创新,争取能写出流芳百世的有情有义的游记散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要用语言传达态度和温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rd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