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当中一些误区叫作控制型父母。孩子在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有的父母会说,我数三下,一,二, 三,这叫控制型父母。
用控制型的方式对待的孩子长大以后,要么他会变得特别懦弱,因为他从小被控制丧失了自信。要么他会变得特别具有控制性。这个世界能够被他控制的事儿非常少。所以这个人自己会特别的痛苦。
第二种类型的父母放任型,孩子哭的时候他们认为孩子哭会儿没关系。哭半个小时对身体好,然后孩子在旁边撒泼打滚没人管他,父母说等他哭好了再说。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会极度缺乏团队的归属感。过度地具有依赖性。
第三种贿赂型。当父母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长大以后孩子做任何事儿都没有自己来自内心的动力。他的动力全部来自于外在,全部来自于别人需要给他一个确认,所以他做一个好孩子本身并没有乐趣,他做一个好孩子的乐趣是来自于有人给他一朵小红花。
第四种忽视和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摔了一跤,摔在地上。妈妈过来说的第一句话,不疼不疼,快起来,没关系,男孩子不哭,如果你在厨房里摔了一跤,然后你老公过来说,不疼不疼,你什么感觉?
所以这个叫作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如果父母对孩子经常用否定和忽视感受的方法来对待他,这个孩子也会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
我们经常见到有的孩子把妈妈气得半死,然后孩子过来说,别生气,生什么气,有什么,至于吗?那么生气。因为在他小时候你就和他讲不哭不哭。
第五种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叫作直接后果,一个叫作消极后果。不是说不能够惩罚孩子,惩罚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而不要用消极后果来惩罚。
直接后果,例如该吃饭的时候孩子看电视入迷,错过了吃饭时间,没有饭他只能饿肚子,你要告诉他错过就没有,只能明早在吃,这叫直接后果。
消极后果,孩子淘气打碎杯子,你惩罚他不能看动画片,这叫消极后果。孩子会认为不能看动画片和打碎杯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孩子会觉得很奇怪。这样的结果让他学会了怎么样欺骗你。变得更加善于撒谎了。
第六种体罚,大量的父母在体罚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并不是怕父母揍他,孩子怕的是父母会突然翻脸。当一个父母在揍孩子之前,酝酿的气氛是特别吓人的。孩子跟你之间会造成一个巨大的亲密感的裂缝。
这本书里给了最好的办法情感引导。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类的词汇,他才能够学会跟你用成人的方式来沟通。
情感引导的步骤。第一步,学会给孩子埋下一个种子,比如说今天晚上我要带孩子出去吃饭,在吃饭之前需要告诉孩子,进入包间以后,咱们不能到处乱跑,不能大声地叫唤,不能摔盘子摔碗,这就是今天晚上吃饭的要求,能做到吗?讲完第一遍以后,在出发之前讲一次,在路上讲一次,到了饭店的时候再跟他确认一次,这时候叫作埋下种子。
第二步你要学会不断地观察和判断孩子,仅仅有种子,孩子未必能够做得到,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蹲下来,直视他。跟他目光平视,问他。因为你教他要了解别人的感受,那你也要学会去了解他的感受。
如果孩子现在很抓狂,生气。然后你跟他说,生什么气,都是小朋友。玩,有什么好生气的,你再这样生气,不带你出来玩儿了。这不叫反应情感,这叫作指责,这叫作要求。
所以当你这样和孩子讲话的时候,孩子会变得更加生气。因为他那个生气的感觉根本没有得到理解,没有得到释放。你要准确地反应出他此刻的感受,孩子的情绪才会逐渐地下降,这就是反应情感的威力。
接下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恢复正常以后,问问他,你看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表现才能够和小朋友好好地相处?你觉得怎么样能够让你们大家都开心,然后不打架?
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难于沟通,不听话或者怎么样。那么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尽到这个责任,你没有教会他怎么去做。所以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对事物的专注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87474/5dd5f90a0e71ccf0.jpeg)
网友评论